【招新】上海交通大学阳光剧社小鲜肉通缉令!
浏览量:5529 回帖数:13
1楼
上海交通大学阳光剧社成立于1995年10月,至今已有十九年历史,是交大所有文艺类社团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曾多次巡演过《雷雨》、《家》、《茶馆》等大型经典剧目。2006年以后,专注于原创话剧的创作与演出,诞生了如校园喜剧《毕业那天我们说相声》、古装神话剧《往生》、历史正剧《传承》(后改名《钱学森》)、青春生活剧《小红帽的故事》等优秀作品。
《笑缘戏聚》获北京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女主角(社长吴东遥饰演)获优秀演员奖
源典杯小品大赛中前任社长顾怡雯获最佳女主角
《小红帽的故事》获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三等奖
《发呆的小黑米》获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最佳男配角
多年参加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并获奖颇丰
森严组织?高冷门槛?水水的活动?NO!
亲切的学长学姐!逗比搞怪的戏疯子!亲如一家的剧组!滑稽的剧照花絮!Yes!
我大阳光社风自由,不吝给新人展示自我的机会.
不管是演员、编剧、导演还是幕后,我们都十分欢迎。
只要你有一颗热爱话剧的心,阳光剧社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最有爱的兄弟姐妹!好胆你就来!
更有机会获得上海市话剧中心蹭戏看的高端享受~o(* ̄▽ ̄*)ブ
同时发布话剧《钱学森》演员招募令!!!
报名请发送“姓名+学号+联系方式”至18668700125或18317005125
QQ报名可发送以上信息至1603975946
或在“一起网”上报名也可
9.28日东转摆摊我们不见不散~
上海交通大学阳光剧社成立于1995年10月,至今已有十九年历史,是交大所有文艺类社团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曾多次巡演过《雷雨》、《家》、《茶馆》等大型经典剧目。2006年以后,专注于原创话剧的创作与演出,诞生了如校园喜剧《毕业那天我们说相声》、古装神话剧《往生》、历史正剧《传承》(后改名《钱学森》)、青春生活剧《小红帽的故事》等优秀作品。
《笑缘戏聚》获北京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女主角(社长吴东遥饰演)获优秀演员奖
源典杯小品大赛中前任社长顾怡雯获最佳女主角
《小红帽的故事》获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三等奖
《发呆的小黑米》获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最佳男配角
多年参加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并获奖颇丰
森严组织?高冷门槛?水水的活动?NO!
亲切的学长学姐!逗比搞怪的戏疯子!亲如一家的剧组!滑稽的剧照花絮!Yes!
我大阳光社风自由,不吝给新人展示自我的机会.
不管是演员、编剧、导演还是幕后,我们都十分欢迎。
只要你有一颗热爱话剧的心,阳光剧社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最有爱的兄弟姐妹!好胆你就来!
更有机会获得上海市话剧中心蹭戏看的高端享受~o(* ̄▽ ̄*)ブ
同时发布话剧《钱学森》演员招募令!!!
报名请发送“姓名+学号+联系方式”至18668700125或18317005125
QQ报名可发送以上信息至1603975946
或在“一起网”上报名也可
9.28日东转摆摊我们不见不散~
发表于 2014/6/23 16:03:30
3楼
雷雨!!!!必须顶!
曹禺先生的《雷雨》堪称“中国话剧百年一戏”,它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话剧,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雷雨》里塑造的繁漪、周朴园、周萍等人物已成为世界话剧舞台的经典人物,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它是国内演出次数最多的一部话剧,各种演出版本在数十年里不断产生。但通常认为,《雷雨》首演是中国留日学生1935年4月27日至29日以中华话剧同好会的名义,在日本东京神田一桥讲堂举行的公演。
《雷雨》的首演是在春晖中学。在中国话剧史上,曾经遗漏了这段史实。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年曾参加过《雷雨》首演的春晖校友景金城,一直想为《雷雨》首演正名,无奈年迈多病力不从心,只好托付好友、现年90岁高龄的春晖中学老教师刘克蔚代为考证。为圆好友宿愿,刘老慨然承诺愿做此事。经过半年多遍访全国各地校友,刘克蔚老师在当年的8个演员中找到了饰演鲁妈的章志铣老人和饰演鲁贵的陈维辉老人。根据这些参演者的回忆和考证,先后撰写和公开发表了《〈雷雨〉国内首演钩沉》和《〈雷雨〉首演春晖中学始末》、《戏剧活动在春晖》等文,得到曹禺先生的肯定并引发了学术界对《雷雨》首演地的关注与考证。
十多年的时间里,刘克蔚老人一直在为此事作不懈努力。此后,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刘家思亦在刘老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考证,肯定了刘老所说。在纪念话剧诞辰百年之际,《雷雨》在春晖中学首演的史实终于得以确认,由此改写了流传半个多世纪的记载。
②
1934年秋季入学一个多月后,春晖中学各年级学生开始准备校庆晚会的话剧节目。“著名剧作家田汉、洪深、熊佛西等人创作的剧本几乎都在学校上演过了”,高二年级的景金城正在为演出什么剧目犯愁(景金城时任校学生会主席,是校庆话剧演出的主力)。10月上旬的一天,他在白马湖图书馆看到新到的《文学季刊》第三期上有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景金城被剧情深深吸引,一口气将它读完,竟忘记了晚饭钟声已经打响。随后,他又将其推荐给同学陈维辉和胡玉堂阅读,三人如获至宝,讨论后决定,校庆晚会上就演《雷雨》。
剧本选好了,第一关是演员的人选问题。景金城、胡玉堂、陈维辉三人分别商定演周萍、周冲和鲁贵。接下来,先是找了高二年级女同学章志铣(演鲁妈),她的语文好,又演过话剧多次,是最合适的人选。由她出面邀请到初三年级的经菊英(演繁漪),初二年级的卢凤英(演四凤),再约了高一年级的男生顾朴(演周朴园)。至于剧本中写的鲁大海这个角色,身强力大,有正义感,具有斗争精神,大家认为高三年级的邱午庭最符合剧情要求,就推选他担当了这一角色。原来是高二年级的节目,这样在全校学生中挑选拔尖的演员,便成了全校性的节目了。
为保证在离校庆只剩下50天左右的时间里顺利排演近20万字的四幕长剧,大家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计划,召开了“誓师大会”。在《雷雨》没有单行本的情况下,于晚自修后点煤油灯赶印了40册剧本;为了争取时间,规定星期天一律不回家,全力以赴;缺少导演,就集体导演,随时提出改进意见,对一些不易演的重要场景,不厌其烦多次重复排练直至满意为止;为了帮助演员入戏,强调演员要用“朗诵”、“发精神病式”地准备台词。扮演周萍的景金城后来在他的《忆<雷雨>在春晖中学处女演》一文中说:母校校园宽广,环山抱水,有那么多的湖之畔,又有那么多的山之颠,可任由剧中人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现,是为自我入戏。
最后还有布景、灯光、拟音、服装、道具等各项工作,要做得完美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解决的办法是:布景,自己动手钉木框、覆上白布,由绘画好的同学自己绘制;灯光强弱明暗或闪电效果,由物理课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拟音效果一度难坏了演员们,经过摸索还是想出了好办法,如突然抖动马口铁就出现霹雳声,把铅球在石板上滚动就出现滚雷声,在大竹匾上撒黄豆推筛就发出了沙沙雨声……
12月2日晚。《雷雨》在春晖大礼堂举行试演。当时,所有的演员心里都没有把握。最初,他们只打算先演两幕。谁知,当《雷雨》开幕时,全场人突然静了下来。所有的演员都进入了角色,所有的观众都被台上感人肺腑的剧情紧紧地扣住了心弦。当剧情发展到鲁大海痛打周萍时,体格魁梧的邱午庭动了真格,挥手狠狠地给了周萍一记响亮的耳光。扮演周萍的景金城被打得晕头转向,一个趔趄,勉强顶住了。观众中有人在说,打得好。试演的效果出奇地好,第二幕将结束时,大家征求演员们的意见,一致赞成演完全剧。全剧演完了,观众并不一哄而散,而是缓缓离开大礼堂,相互细谈……
第二天晚上,《雷雨》又加演一场。这一次,不光是全校师生,就连不很懂普通话的当地村民也都看得入了迷。大家都拿手绢揩泪,有几个看的连眼睛都红肿了。
《雷雨》在春晖校园里掀起了阵阵波涛,它激起了同学们对旧□□的憎恨,给人以希望和追求光明未来的力量。演出后,有些已经订过婚约的女同学,纷纷向家长提出,坚决要求解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约,排除一切人生路上的障碍,奋勇向前,追求新的生活。
③
朝霞下,那于纤尘不染中传来的朗朗书声,是一种美;夜露中,“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一种美。青山绿水间,处处是百年名校“一致的真,一致的美”。在这样一所集天地之灵秀,人文之景观的百年名校,《雷雨》被搬上舞台,成为首演史实,是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事。
春晖中学,这所从1908年陈春澜先生创办的春晖学堂的基础上延续发展而来的百年历史名校,曾经云集了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范寿康、王任叔(巴人)、杨贤江、张孟闻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回忆和思索。蔡元培、何香凝、叶圣陶、张大千、刘大白、张闻天、胡愈之、柳亚子、李叔同、黄炎培、陈望道等曾应邀前来考察和讲学。早期春晖,名流荟萃,大家齐聚,一时十分活跃。其先进的教育思想,浓厚的文化氛围,鲜活的艺术创造,创造了一个教育时代和文化神话的范本,也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人文宝藏。
春晖是思想与智慧的发源地,也是文化与艺术的朝圣地。从一开始,它就有着民主、自由、包容的教学环境。经亨颐先生在办学初期就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校训,与他的“人格教育”一样传承至今;丰子恺的漫画发轫于这里,《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开创了我国漫画的先河;朱光潜的美学处女作《无言的美》最早见于《春晖》半月刊;夏丏尊在春晖平屋翻译的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第一本中文译本,春晖成为“爱的教育”的发祥地;《***宣言》首译本出现在春晖早期图书馆,被列为学生课余阅读书目……
“天然图画,点写不尽,音歌啸傲,山谷共鸣”。在这个浸润着众多大师先哲文化馨香、崇尚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校,学生很自然地形成了各种艺术团体。演剧从最初的一种课外活动,渐渐成为学校的游艺传统,每学期必举行一次全校的游艺会,其中一次就是每年12月2日的校庆纪念晚会,从1928年起,演出节目主要是话剧,由学生自已排演。除了国外的名剧,国内作家创作的话剧是春晖师生的兴趣所在,爱国、进步、奋斗成为选剧的主题,曾演出过《娜拉》、《少奶奶的扇子》、《北京人》、《名优之死》、《春闺梦》等。
春晖校园的戏剧艺术活动开展得如此蓬勃,曹禺先生的《雷雨》一问世很自然地就被学生发现,选取,排演,并于1934年12月2日的校庆晚会上,也就是距今73年前的那一个晚上,在春晖中学大礼堂里成功地进行了处女演。这场演出比先前一直认定的国外首演——1935年4月27日至29日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举行的公演要早4个多月,比国内首演——1935年8月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的公演要早8个多月。
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曹禺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黄会林认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发展如日中天,《雷雨》发表后近一年的时间在中国没有演出过,这不可思议。如今,春晖中学首演《雷雨》的史实得以证实,这是春晖的光荣,也是中国百年话剧的荣耀。
雷雨!!!!必须顶!
曹禺先生的《雷雨》堪称“中国话剧百年一戏”,它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话剧,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雷雨》里塑造的繁漪、周朴园、周萍等人物已成为世界话剧舞台的经典人物,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它是国内演出次数最多的一部话剧,各种演出版本在数十年里不断产生。但通常认为,《雷雨》首演是中国留日学生1935年4月27日至29日以中华话剧同好会的名义,在日本东京神田一桥讲堂举行的公演。
《雷雨》的首演是在春晖中学。在中国话剧史上,曾经遗漏了这段史实。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年曾参加过《雷雨》首演的春晖校友景金城,一直想为《雷雨》首演正名,无奈年迈多病力不从心,只好托付好友、现年90岁高龄的春晖中学老教师刘克蔚代为考证。为圆好友宿愿,刘老慨然承诺愿做此事。经过半年多遍访全国各地校友,刘克蔚老师在当年的8个演员中找到了饰演鲁妈的章志铣老人和饰演鲁贵的陈维辉老人。根据这些参演者的回忆和考证,先后撰写和公开发表了《〈雷雨〉国内首演钩沉》和《〈雷雨〉首演春晖中学始末》、《戏剧活动在春晖》等文,得到曹禺先生的肯定并引发了学术界对《雷雨》首演地的关注与考证。
十多年的时间里,刘克蔚老人一直在为此事作不懈努力。此后,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刘家思亦在刘老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考证,肯定了刘老所说。在纪念话剧诞辰百年之际,《雷雨》在春晖中学首演的史实终于得以确认,由此改写了流传半个多世纪的记载。
②
1934年秋季入学一个多月后,春晖中学各年级学生开始准备校庆晚会的话剧节目。“著名剧作家田汉、洪深、熊佛西等人创作的剧本几乎都在学校上演过了”,高二年级的景金城正在为演出什么剧目犯愁(景金城时任校学生会主席,是校庆话剧演出的主力)。10月上旬的一天,他在白马湖图书馆看到新到的《文学季刊》第三期上有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景金城被剧情深深吸引,一口气将它读完,竟忘记了晚饭钟声已经打响。随后,他又将其推荐给同学陈维辉和胡玉堂阅读,三人如获至宝,讨论后决定,校庆晚会上就演《雷雨》。
剧本选好了,第一关是演员的人选问题。景金城、胡玉堂、陈维辉三人分别商定演周萍、周冲和鲁贵。接下来,先是找了高二年级女同学章志铣(演鲁妈),她的语文好,又演过话剧多次,是最合适的人选。由她出面邀请到初三年级的经菊英(演繁漪),初二年级的卢凤英(演四凤),再约了高一年级的男生顾朴(演周朴园)。至于剧本中写的鲁大海这个角色,身强力大,有正义感,具有斗争精神,大家认为高三年级的邱午庭最符合剧情要求,就推选他担当了这一角色。原来是高二年级的节目,这样在全校学生中挑选拔尖的演员,便成了全校性的节目了。
为保证在离校庆只剩下50天左右的时间里顺利排演近20万字的四幕长剧,大家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计划,召开了“誓师大会”。在《雷雨》没有单行本的情况下,于晚自修后点煤油灯赶印了40册剧本;为了争取时间,规定星期天一律不回家,全力以赴;缺少导演,就集体导演,随时提出改进意见,对一些不易演的重要场景,不厌其烦多次重复排练直至满意为止;为了帮助演员入戏,强调演员要用“朗诵”、“发精神病式”地准备台词。扮演周萍的景金城后来在他的《忆<雷雨>在春晖中学处女演》一文中说:母校校园宽广,环山抱水,有那么多的湖之畔,又有那么多的山之颠,可任由剧中人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现,是为自我入戏。
最后还有布景、灯光、拟音、服装、道具等各项工作,要做得完美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解决的办法是:布景,自己动手钉木框、覆上白布,由绘画好的同学自己绘制;灯光强弱明暗或闪电效果,由物理课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拟音效果一度难坏了演员们,经过摸索还是想出了好办法,如突然抖动马口铁就出现霹雳声,把铅球在石板上滚动就出现滚雷声,在大竹匾上撒黄豆推筛就发出了沙沙雨声……
12月2日晚。《雷雨》在春晖大礼堂举行试演。当时,所有的演员心里都没有把握。最初,他们只打算先演两幕。谁知,当《雷雨》开幕时,全场人突然静了下来。所有的演员都进入了角色,所有的观众都被台上感人肺腑的剧情紧紧地扣住了心弦。当剧情发展到鲁大海痛打周萍时,体格魁梧的邱午庭动了真格,挥手狠狠地给了周萍一记响亮的耳光。扮演周萍的景金城被打得晕头转向,一个趔趄,勉强顶住了。观众中有人在说,打得好。试演的效果出奇地好,第二幕将结束时,大家征求演员们的意见,一致赞成演完全剧。全剧演完了,观众并不一哄而散,而是缓缓离开大礼堂,相互细谈……
第二天晚上,《雷雨》又加演一场。这一次,不光是全校师生,就连不很懂普通话的当地村民也都看得入了迷。大家都拿手绢揩泪,有几个看的连眼睛都红肿了。
《雷雨》在春晖校园里掀起了阵阵波涛,它激起了同学们对旧□□的憎恨,给人以希望和追求光明未来的力量。演出后,有些已经订过婚约的女同学,纷纷向家长提出,坚决要求解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约,排除一切人生路上的障碍,奋勇向前,追求新的生活。
③
朝霞下,那于纤尘不染中传来的朗朗书声,是一种美;夜露中,“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一种美。青山绿水间,处处是百年名校“一致的真,一致的美”。在这样一所集天地之灵秀,人文之景观的百年名校,《雷雨》被搬上舞台,成为首演史实,是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事。
春晖中学,这所从1908年陈春澜先生创办的春晖学堂的基础上延续发展而来的百年历史名校,曾经云集了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范寿康、王任叔(巴人)、杨贤江、张孟闻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回忆和思索。蔡元培、何香凝、叶圣陶、张大千、刘大白、张闻天、胡愈之、柳亚子、李叔同、黄炎培、陈望道等曾应邀前来考察和讲学。早期春晖,名流荟萃,大家齐聚,一时十分活跃。其先进的教育思想,浓厚的文化氛围,鲜活的艺术创造,创造了一个教育时代和文化神话的范本,也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人文宝藏。
春晖是思想与智慧的发源地,也是文化与艺术的朝圣地。从一开始,它就有着民主、自由、包容的教学环境。经亨颐先生在办学初期就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校训,与他的“人格教育”一样传承至今;丰子恺的漫画发轫于这里,《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开创了我国漫画的先河;朱光潜的美学处女作《无言的美》最早见于《春晖》半月刊;夏丏尊在春晖平屋翻译的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第一本中文译本,春晖成为“爱的教育”的发祥地;《***宣言》首译本出现在春晖早期图书馆,被列为学生课余阅读书目……
“天然图画,点写不尽,音歌啸傲,山谷共鸣”。在这个浸润着众多大师先哲文化馨香、崇尚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校,学生很自然地形成了各种艺术团体。演剧从最初的一种课外活动,渐渐成为学校的游艺传统,每学期必举行一次全校的游艺会,其中一次就是每年12月2日的校庆纪念晚会,从1928年起,演出节目主要是话剧,由学生自已排演。除了国外的名剧,国内作家创作的话剧是春晖师生的兴趣所在,爱国、进步、奋斗成为选剧的主题,曾演出过《娜拉》、《少奶奶的扇子》、《北京人》、《名优之死》、《春闺梦》等。
春晖校园的戏剧艺术活动开展得如此蓬勃,曹禺先生的《雷雨》一问世很自然地就被学生发现,选取,排演,并于1934年12月2日的校庆晚会上,也就是距今73年前的那一个晚上,在春晖中学大礼堂里成功地进行了处女演。这场演出比先前一直认定的国外首演——1935年4月27日至29日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举行的公演要早4个多月,比国内首演——1935年8月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的公演要早8个多月。
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曹禺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黄会林认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发展如日中天,《雷雨》发表后近一年的时间在中国没有演出过,这不可思议。如今,春晖中学首演《雷雨》的史实得以证实,这是春晖的光荣,也是中国百年话剧的荣耀。
发表于 2014/6/26 16:5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