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秀书记出席中俄大学校长论坛并作大会发言[图]
浏览量:513 回帖数:0
1楼
2010年中俄大学校长论坛(圆桌会议)于2010年5月12日在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举行。
此次会议是中俄教育合作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2010年汉语年系列活动之一,对于推进中俄教育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部陈希副部长率领由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领导和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8所大学校长(或书记)及其随行组成的中国理工类大学代表团出席论坛。论坛的主题是理工类拔尖人才培养与中俄合作。俄方包括俄罗斯大学、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7所俄罗斯大学校长或代表出席论坛。
俄罗斯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尼夫奇院士和我国教育部陈希副部长分别致辞,其后中俄大学校长分别围绕理工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中俄大学合作培养理工类拔尖人才等议题发言。论坛上,陈希副部长和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尼夫奇院士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中国国家教育部和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教科部新一轮合作协议,就合作培养研究生和建设高水平大学进一步开展全面合作。

马书记在中俄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言

论坛现场
我校党委马德秀书记应邀出席论坛,并结合我校的工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经验,就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作大会发言。她指出,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类工程科学技术始终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当前,全球人口、环境、气候、资源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依赖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性地解决这些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布局,全力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所以,培养工科类拔尖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和大学教育体系的重心所在。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有雄厚工科优势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秉承“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传统,用新理念、新模式、新举措,以通识教育、实践教育和国际化三大支柱为支撑,着力培养工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她表示,上海交通大学也非常愿意和俄罗斯大学相互合作,在工科类拔尖人才培养上共同探索一条符合各自国情、校情的一流大学创建之路。

陈希副部长与中国大学代表团在论坛
访俄期间,中国理工类大学校长代表团还访问了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原加里宁工学院)等俄罗斯著名大学。
我校教务处处长江志斌教授陪同马书记出席论坛。

2010年中俄大学校长论坛(圆桌会议)于2010年5月12日在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举行。
此次会议是中俄教育合作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2010年汉语年系列活动之一,对于推进中俄教育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部陈希副部长率领由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领导和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8所大学校长(或书记)及其随行组成的中国理工类大学代表团出席论坛。论坛的主题是理工类拔尖人才培养与中俄合作。俄方包括俄罗斯大学、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7所俄罗斯大学校长或代表出席论坛。
俄罗斯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尼夫奇院士和我国教育部陈希副部长分别致辞,其后中俄大学校长分别围绕理工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中俄大学合作培养理工类拔尖人才等议题发言。论坛上,陈希副部长和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尼夫奇院士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中国国家教育部和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教科部新一轮合作协议,就合作培养研究生和建设高水平大学进一步开展全面合作。

马书记在中俄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言

论坛现场
我校党委马德秀书记应邀出席论坛,并结合我校的工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经验,就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作大会发言。她指出,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类工程科学技术始终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当前,全球人口、环境、气候、资源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依赖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性地解决这些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布局,全力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所以,培养工科类拔尖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和大学教育体系的重心所在。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有雄厚工科优势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秉承“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传统,用新理念、新模式、新举措,以通识教育、实践教育和国际化三大支柱为支撑,着力培养工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她表示,上海交通大学也非常愿意和俄罗斯大学相互合作,在工科类拔尖人才培养上共同探索一条符合各自国情、校情的一流大学创建之路。
陈希副部长与中国大学代表团在论坛
访俄期间,中国理工类大学校长代表团还访问了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原加里宁工学院)等俄罗斯著名大学。
我校教务处处长江志斌教授陪同马书记出席论坛。

发表于 2011/1/23 4:5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