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评评几位竹笛演奏家
浏览量:12724 回帖数:2
1楼
陆春龄先生是四老中唯一健在的,录音很多,早期的晚期的都有。坦白地说,
他的技巧并不很出色,但是用气确实堪称一代宗师。早期的演奏比较淳朴,变化也
不太多,可越到后来越开始重视变化,最终形成堪称一绝的《鹧鸪飞》。用气的独
到使他的演奏强不燥,弱不虚,音色甜润始终如一,而且强弱变化幅度非常大。但
有时觉得他用气力度的变化影响了音准,尤其是有在声音煞尾处气息加强的习惯。
也许老一辈的演奏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对音准不那样看重。可能因为北派技巧是后来
学来的,总觉得他在使用时控制不大好,吐音、历音都嫌不够利落。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丝竹乐的哺育,他的手指按音很有力度、音很清楚,象“弹”出来的一样。
冯子存先生的录音已经不太容易找到了。当年他的演奏曾在音乐界引起些争议,
有些人批评他技巧花哨没有内涵,这当然是荒唐的。他的曲子和演奏都来自民间,
受地方戏(如二人台)风格影响很大,加之走南闯北,不得不克服自然带来的难题,
尤其是大风,练就了他“吹破天”的本事。他的确是北派民间笛乐的集大成者,将
吐滑剁花完善到可以形成变奏曲。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曲目内涵的确少了些,有
时演奏显得粗犷有余细腻不足,尤其是气息强导致音总是偏高,但发一个音总有弱
下来的时候,所以同一个音往往音高不统一。陆老是音尾高,冯老则是音尾低。音
色往往也嫌发燥。
刘管乐先生的录音更少。同样是北派大家,那些技术在冯老那里体现的是粗放
豪健,在这里则是流丽和灵动,不过坦白地讲,基本上还是不出冯老的框架。天津
的民俗很发达,所以他的曲子和演奏风格有些象杨柳青年画,在很大众化的前提下
实现艺术价值。听得太少,不敢多说了,呵呵。
赵松庭先生无疑是对我国现代笛子艺术贡献最大的一个人,无论作曲、规范竹
笛形制、融会南北中西技术,还是多得让人难以置信的成材弟子,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演奏上,循环换气的运用和北派、西方技术的借鉴,为竹笛艺术打开了一片极为
广阔的天地。从个人演奏上来讲,由于出身婺剧和昆曲音乐,所以虽属南派,却有
粗犷豪迈之气。戏曲对于笛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从负面来讲,在相当程度上禁锢
了自由的发挥,所以赵老在用气强弱变化上没有陆老那样大胆,但这种相对的平稳
也使得他更容易融入现代的音乐中。我觉得在四老中赵老是传统的根基相对稍浅的,
这使得他的演奏有时让人觉得没有那几位那样有民间风味,不过好处是更容易创新
发展。依我看来,在相当程度上正是赵老及其弟子完成了竹笛音乐从传统民间音乐
到现代竹笛音乐的过渡。演奏上,我觉得赵老最大的特点是全面,无论南北技术都
完成的很好;虽然与另外几位相比,似乎少了点个性。
总之,四大家各自代表了一个地域,对总结继承传统民间笛艺作出了莫大的贡
献。就个人技术来说,都还不很完善;现在,已经被后辈们大大超越了。但他们在
这个特定时期(传统向现代转变)所做出的一切,是不可跨越的。
个人妄言,欢迎指正!
陆春龄先生是四老中唯一健在的,录音很多,早期的晚期的都有。坦白地说,
他的技巧并不很出色,但是用气确实堪称一代宗师。早期的演奏比较淳朴,变化也
不太多,可越到后来越开始重视变化,最终形成堪称一绝的《鹧鸪飞》。用气的独
到使他的演奏强不燥,弱不虚,音色甜润始终如一,而且强弱变化幅度非常大。但
有时觉得他用气力度的变化影响了音准,尤其是有在声音煞尾处气息加强的习惯。
也许老一辈的演奏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对音准不那样看重。可能因为北派技巧是后来
学来的,总觉得他在使用时控制不大好,吐音、历音都嫌不够利落。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丝竹乐的哺育,他的手指按音很有力度、音很清楚,象“弹”出来的一样。
冯子存先生的录音已经不太容易找到了。当年他的演奏曾在音乐界引起些争议,
有些人批评他技巧花哨没有内涵,这当然是荒唐的。他的曲子和演奏都来自民间,
受地方戏(如二人台)风格影响很大,加之走南闯北,不得不克服自然带来的难题,
尤其是大风,练就了他“吹破天”的本事。他的确是北派民间笛乐的集大成者,将
吐滑剁花完善到可以形成变奏曲。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曲目内涵的确少了些,有
时演奏显得粗犷有余细腻不足,尤其是气息强导致音总是偏高,但发一个音总有弱
下来的时候,所以同一个音往往音高不统一。陆老是音尾高,冯老则是音尾低。音
色往往也嫌发燥。
刘管乐先生的录音更少。同样是北派大家,那些技术在冯老那里体现的是粗放
豪健,在这里则是流丽和灵动,不过坦白地讲,基本上还是不出冯老的框架。天津
的民俗很发达,所以他的曲子和演奏风格有些象杨柳青年画,在很大众化的前提下
实现艺术价值。听得太少,不敢多说了,呵呵。
赵松庭先生无疑是对我国现代笛子艺术贡献最大的一个人,无论作曲、规范竹
笛形制、融会南北中西技术,还是多得让人难以置信的成材弟子,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演奏上,循环换气的运用和北派、西方技术的借鉴,为竹笛艺术打开了一片极为
广阔的天地。从个人演奏上来讲,由于出身婺剧和昆曲音乐,所以虽属南派,却有
粗犷豪迈之气。戏曲对于笛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从负面来讲,在相当程度上禁锢
了自由的发挥,所以赵老在用气强弱变化上没有陆老那样大胆,但这种相对的平稳
也使得他更容易融入现代的音乐中。我觉得在四老中赵老是传统的根基相对稍浅的,
这使得他的演奏有时让人觉得没有那几位那样有民间风味,不过好处是更容易创新
发展。依我看来,在相当程度上正是赵老及其弟子完成了竹笛音乐从传统民间音乐
到现代竹笛音乐的过渡。演奏上,我觉得赵老最大的特点是全面,无论南北技术都
完成的很好;虽然与另外几位相比,似乎少了点个性。
总之,四大家各自代表了一个地域,对总结继承传统民间笛艺作出了莫大的贡
献。就个人技术来说,都还不很完善;现在,已经被后辈们大大超越了。但他们在
这个特定时期(传统向现代转变)所做出的一切,是不可跨越的。
个人妄言,欢迎指正!
发表于 2012/12/29 20:2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