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广排练流水账

楼主

ippx13 [离线]

13

发帖数:360 积分:12186
1楼


  Horizon已经从演奏艺术方面对中广的排练评述一二了,这方面他是大行家。我就补充
些艺术以外的流水帐,满足大家的猎奇需要吧,顺便夹杂些我自己的感想。

  能看成中广的排练,实在是一件极运气的事儿。这也是被逼出来的,最低达RMB280的
门票,远非我等能够承受,只好打起歪门邪道的主意来。
  上午和horizon去安徽剧院踩点,也就想看看安徽剧院这个蛋上有没有缝,有没有地方
可以不买票混进去。虽然花言巧语骗过了门卫,钻进了安徽剧院的侧门,在这座体量巨大
的建筑里东溜西钻,却始终无法接近核心的主厅。原订目标没有达到,却有些额外收获。


  首先,这次中广的演出是“庆祝古井赛特成立五周年”,剧院外广场挂的气球条幅全
与此相关,门厅的横幅也是“古井赛特”在上,中广在下,把我们看得很郁闷。这与当初
某博物馆主办的宣传完全不同,出乎我们意料。
  其次,安徽剧院售票厅里门票已售光!这更出乎意料,看来我们一直低估了本地的消
费水平。
  再次,中广居然是演出两场(20、21日,每晚19:40)!与当初的仅演一场的宣传完全不
同。
  最后,也是最有价值的,是中广在今天(20日)下午15:00走台排练。

  根据我们一向的经验,排练是最佳的“蹭”的机会,而且可以见到比演出时更好的效
果,更多的内幕,horizon也可以学习学习训练指挥,因此,一致同意把宝压在下午的排练
上。
  要蹭排练,自然少不了跟省团的老师联系。立即奔往市内的合歌琴行,打探到省团陈
惠龙老师的电话(本来不必如此费事,得怪horizon把陈老师的名片丢了),顺便问了问大提
琴的价格,扬琴的换弦,笙的销售,发现horizon跟老板可真熟。
  因为一些其它的琐碎事务,耽误了不少时间——这里我们两人都该检讨——等打电话
找着陈惠龙老师已经是中午时分了。据说电话里是一片推杯换盏之声,我琢磨是不是省团
在配中广吃饭——待考证。Horizon跟陈老师也很熟,实在令我羡慕,就听两个人狠狠地骂
了票价一通(陈自己也只搞到一张票),又确认了中广下午的排练——陈倒是不知道确切的
时间,但是担保可以进去,而且提及,晚上演出前要是去早些,说不定也能溜进去。这可
把我们乐坏了。

  太得意忘形就坏事,此时我们又犯了错误,非得往回跑,想跑回来到BBS上发信通知。
到了化学楼边上才想起可以挨个儿打电话——看来上线太多的确损伤智力。这已经是13:4
5了。
  Horizon一通半个小时的电话打下来,没时间的倒比有时间的多,还有一批同志找不着
。如果早些打电话的话……再自我批评一下。最后是张华荣、姚远表示要去,琵琶有事,
一旦完成,立即赶到剧院。张应是骑车过去的,作为新生,姚远同志对合肥太陌生,只好
我们两个老科大领路了。

  坐出租奔到剧院,14:30,发现正门没开,但广场上已经有人在倒票了,这可不是黄牛
党,而是折价出手。此前我们获得的“没有赠票”的情报看来也是极端错误的。我上去问
了一下,RMB380的票他要价300,我一句话不说还给他了。
  老办法,从侧门溜,门卫刚要盘问,我抛下一句“上午就来过了”(这可是大实话),
乘着他还在那儿回味儿呢,三个人已经大大咧咧钻进去了。
  惊喜的发现,上午还紧锁着的,通往后台的一道门已经打开了,里面依稀传来几缕竹
笛,几粒琵琶,我立马就按捺不住了——这里我又要检讨了——直接就往里闯,唰一下就
被一位白脸儿大妈拦住了。
  “干什么的?”
  “科大的,到这儿看排练。”一时也编不出词了,坦白从宽吧。
  “有证么?”
  “……”作茫然无辜状。
  “工作证有么?”我一看,挂在脖子上一块小纸牌,跟上次新生报到时工作人员标识
差不多,立即就后悔当初没找团委多要几个了(当时只顾骗新生了,零碎事没太在意)。

  “省团陈惠龙老师叫我们来的。” Horizon一看不行只好抗大牌儿了。
  “陈惠龙他自己没有工作证也不许进呢。”感情人家大妈也认识陈惠龙。
  “……”作茫然无辜状以博得同情。
  “那你们等一等,等陈老师到了再说。”总算有了点儿作用,没说死。不过我们上哪
儿去等老陈过来……

  我们只得退到一边,窃窃私语,流露出痛苦与无奈的表情——注:这可不是装的。没
想到一会儿,大妈居然主动找我们聊起天来了——看见我们的痛苦了?
  聊天内容很简单,骂了一通门票的昂贵,仨人又各自介绍自己的系别,年级,大妈问
了个数学系教授的情况,可怜十级同志来科大才几周,根本搞不清楚,还好horizon熟人多
,打了个圆场。就在此刻,我最想不通的事情发生了,那么认真负责的大妈嘴里居然迸出
一句:“你们进去吧。”
  我就楞在当场了,直到人家重复了一遍才反应过来,忙不迭的谢谢谢谢谢谢,就差没
给人家磕头了。看来科大在本地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呢。跌跌撞撞,不知是走着还是蹦着窜
到中广演员聚集的后台了,灯光还没有打开,看不清楚几位名角,椅子与一些大件乐器已
经杂陈于舞台上了,可惜当时既激动又紧张,也没仔细观察那些乐器,挺亏的。

  在观众席坐定,放平心情,悠哉悠哉看着演出与剧务人员进进出出,几件乐器忙着校
弦,乱哄哄一阵演员坐定,突然,中广团长张大森上台了。由于事先已经打探到彭加鹏的
缺席,张担任指挥并不令我们吃惊。
  话筒与音响设备还没有启用,张的话语听不太清。好在他宣读节目次序的时候声音还
不小,我们赶紧记了下来:

上半场:

1 庆典序曲
2 二泉映月(二胡与乐队 二胡独奏:张方鸣)
3 喜丰收(唢呐独奏)
4 瑶族舞曲
5 乱云飞
6 花好月圆

下半场:

7 丰收锣鼓
8 肯塔基(?)
9 达姆.达姆
10 夜深沉(京胡与乐队 京胡领奏:姜克美)
11 十面埋伏(合奏版)
12 北京喜讯到边寨

加演:

13 步步高
14 拉德茨基进行曲

说实在的,听到这节目单我稍有点儿泄气。曲目的分量不太够,庆典、瑶族与十面对于中
广这样级别的乐团来说,实在也不算什么大曲子,我原以为会有类似秦俑、金陵乃至达勃
河的曲目压场呢。一大半曲子都是我们听得滚瓜烂熟的中广的经典曲目,也就是演烂了的
曲目,中广是不是有些求稳呢,还是对这场挺倒味的商业演出不重视?

  正琢磨呢,姚远同志的手机响了——好在有个手机,琵琶打来的,已经在剧院门口了

  我一边奇怪着琵琶何以如此迅速的办完了事儿一边往门外走,老远就看到穿着黑白分
明的琵琶背着个包,在半掩的铁门后边望眼欲穿。十五米的地方看到张华容带着家属也来
了。一高兴,又犯错误了,冲着他们就挥手,嘴里还嚷嚷着“进来进来”,好像安徽剧院
是我开的似的。感情我的眼睛有点儿选择性,光看到熟人,就楞没瞅见还有一位穿红色上
衣的门卫正盯着我冷笑呢。

  等到我发现门卫的存在时,他已经把我映到脑子里了,嗯,应该也已经把我先前的那
句话琢磨清楚了吧,自然也不会给我好脸了。
  好在我也有了先前的经验,上去不用盘问,主动交待了:科大,看排练。
  可这位红衣门卫不比先前那位大妈,门外几位交待地比我还早得多也没管用。门卫只
认一个理:有牌放进,没牌请出,不但琵琶一行人不许进入,而且让我混了进去也是他们
工作的失误,万一混进坏人出点儿事,那说什么也晚了,我也得给他乖乖出去云云。这下
可坏了,几乎认定我与□□有所勾结了。
  继续抗出陈惠龙这个大牌来,结果门卫不知道陈是何方神圣,我只好给他来了个同位
语:省团副团长。
  没想到边上一位三十来岁的工作人员听到动静了,跑过来就反问我:陈惠龙不是副团
长吧。哗哗哗哗,他一下报出一串名字来,“省团副团长就这几个,陈惠龙不是吧。”

  省团那一堆团副,我哪搞清谁跟谁啊?陈惠龙是不是副团,我顿时也有点儿犹豫了。
不过既然说出口了,只好死撑到底,一口咬定,是,而且主管民乐一块儿。那位仁兄对省
团的熟习程度估计也比我好不到哪儿去,被我一诈唬,也有点儿找不照北,索性默认了。

  光默认还是进不了门啊。我只有使出最后一招了,宣布,我们是科大民乐团的——虽
然大伙儿都没有任何证件(团证到现在也办不下来,团委办事效率也太……)。放我们进去
,我们那天给大家来场演出……
  红衣门卫大概看我唠叨半天也腻味了,直接不理我。那位仁兄倒仿佛来了兴致,笑呵
呵望了我一下,似乎不太相信。不信是么,我就来介绍吧:这位是我们的二胡手,这位是
琵琶,我是在吹管部(门卫:你在吹牛部差不多)。
  仁兄更乐了,跟门卫嘀咕了一阵,冲我们一摆手:你们跟我进来吧。
  不是第一次让我惊喜了,我也不再发楞了,大伙赶紧鱼贯而入。我刚想问为什么,那
位仁兄倒自己解释开了:“我就住在科大里头,我也很喜欢民乐。”我盯着就问他住东区
西区,感激地只想拉他去看我们排练……唉,看来世上还是好人多,民乐的知音也是随处
可觅啊。他一直把我们带进了观众席,后来排练休息时还过来跟我们打了个招呼,真对我
们是仁至义尽。

  六人汇合,不胜唏嘘,琵琶坦白她觉得看排练比办事重要,教人大为感动。中广的排
练还没正式开始,仿佛正在等着我们似的。四下望去,能如我们幸运者实不算多,寥寥十
数人而已,还有些摄影、摄像记者(我头一次发现这个职业的优越性)。待我惊魂甫定,张
大森这才小棒一挥,565,《庆典序曲》开始了。

  Horizon前面说了,开始的一阵子,频频出错,就是指这个庆典序曲的,张大森好像中
间叫了两次停。勉强完成了,我们台下听得全不对味儿,可能平时录音听得太多了吧,水
平不高,眼光却不低,感觉中广完完全全没有进入状态,《庆典》就像工地脚手架那样,
虽然是那个形状,却零零散散,歪歪斜斜。
  不过中广毕竟是一流的乐团,虽说鞍马劳顿,状态欠佳,但似乎很快找到了感觉,后
面的曲子就相对而言比较出色了,也可能和所选曲目以前演奏地较多有关吧。中广对自己
的传统曲目还是比较自信的,尤其是瑶族,hehe,horizon也说了,弹拨声部的引子6 33 
6 33过去,姜克美高胡刚响,张大森就给“过”了,气得horizon在那里吹胡子瞪眼,恨不
得把张从舞台上踢下去,由他来指挥把瑶族奏完。
  《夜深沉》也是中广的拿手好戏了,最让我惊叹的还是打板鼓的那位演奏员,好家伙
,板鼓那么硬邦邦的家伙,他两个槌儿密打起来比我们这儿的扬琴手轮竹要快上几倍。《
十面》里打击部也很出彩,司大鼓的那位轮地兴起,只看见两片白光,根本着不找他鼓槌
在哪儿了。《丰收锣鼓》就不用说了,两段专门给打击部的华彩。我也越来越体会到加强
我们团打击声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今天中广几把唢呐的表现我感觉不太好。有点儿跑音,最主要的还是有点儿哑,不精
神。大家听听中广录音的《瑶族》、《兵马俑》这些曲子就知道了,高潮处唢呐出现时的
自信、热烈、激动,甚至有些狂野每每是画龙点睛之笔。今天的唢呐好像有点儿“不求有
功,但求无过”的味道,不敢跳出来,声音比较闷,我开玩笑说怎么中广在唢呐的使用上
学习起港中来了。

  看排演时大伙儿都极投入,horizon一直注意着指挥与打击声部,张华荣特别留心二胡
的表现,我对唢呐发了一通牢骚,竹笛与喉管坐位太靠后,也实在看不清。琵琶倒是跟中
广的演员们学了几招,可惜我们坐在靠指挥右手的席位上,几把琵琶都以近乎斜后的方向
冲着我们,面板看不清。真是被现场版的气氛镇住了,脑子都蒙了,带她到左手边的观众
席上不就得了,看排练时只顾一个劲儿地歪脑袋……

  排练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张大森、姜克美、张方鸣等人,对话听不太清楚,但张大森
在哪儿腆着肚子哼哼哈哈一个劲儿打官腔,教我对他的印象一下子差了很多。

  此后一些事……比较丢人,我也累了,不提也罢。

  21日中广白天好像会自由活动(或是安排的活动?没太听清),大家可以考虑到包河之
类的地方去瞅瞅,看能否遇到中广的演员们。晚上19:40,演出,经过了一下午的排练与2
0日晚的热身,21日晚的演出应该会更好些。有什么拉下的,明天再补充吧。
发表于 2012/4/7 4:32:52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