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笛》(2)
浏览量:7210 回帖数:0
          
            
            1楼
          
            
              
第148期《老易谈雨果》
易:各位听众,今天我们继续上一期的节目,采访张维良,介绍他的这张最新的笛子专
辑《醉笛》。下面介绍这张唱片的第六首“清夜吟”,也是低音笛演奏的,而且还用了
古琴做为伴奏乐器,还没有听这首曲子之前,我想问你一个可能不太成熟的问题,这个
低音笛这多长,如果学生年纪比较小,或者手没有那么大,怎么办?
张:现在的学生,一般通过训练以后,都能够演奏这么大的低音笛,关键还是训练方法
问题,这个问题您问的很好,因为如果训练方法不当,是无法演奏这样的曲子的,尽管
听了这首曲子,你可能很喜欢想要练。这首曲子原来是古代的琴曲,听说的人不多,是
在1986年,我为了教学需要把它移植到低音笛上的。这次录进唱片是做为一种风格,因
为它很有古典韵味,加上古琴等一些中国乐器的伴奏,听起来声音很舒服,今天我听了
这张唱片,也觉得很不错。
(“清夜吟”音乐)
易:下面这首“鹧鸪飞”就是你的老师赵松庭先生的招牌曲了,在1979年的时候,赵松
庭先生来香港青年音乐营做嘉宾老师,那时我还是二胡老师,我听过他现场演奏“鹧鸪
飞”,真得让我永世不忘。当然我听你吹的和他吹的还是有点不大一样,不过在韵方面
,你还是得到很多他传给你的神。
张:这首作品自五十年代赵先生把谱子写出来之后,一直只是出版乐谱,1980年我录过
一张密纹唱片,是现场录音,效果不好,那时是三角钱一张,我现在也没有了,后来就
有了各种版本的“鹧鸪飞”。经过了二十年,我还是喜欢原来那种只有古筝伴奏的版本
。这首曲子很典雅,我把它理解为宫廷味道的乐曲,一般笛子曲来自民间的比较多,这
样的就很少,所以这首我只采用古筝伴奏,也使笛子的旋律线和线条感更鲜明。前不久
,赵先生听了这首曲子,也说处理得非常好,因为我是在赵先生的版本上,做了些改变
,更突出静的感觉,尤其是慢板部分。在1976年之前,大家听到的主要是陆春龄先生的
版本,1980年以后,各种版本很多,主要是赵先生的版本。像这样的曲子,我还是比较
喜欢侧重于笛子演奏的自我意识,不需要太大的乐队烘托,采用一架古筝伴奏,也有利
于乐曲的流传和演出的方便。
易:你提到陆春龄先生的“鹧鸪飞”和赵松庭先生的“鹧鸪飞”,两首曲子同名,也有
很接近的地方,但都是非常优秀的笛子代表作。我不是吹笛子的,我想问一个题外话,
接触过赵老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字写得非常好,文学底子也很深厚,“三五七”、“
二凡”这样的曲子也能够体现他在民间音乐方面的造诣,他的这首古筝伴奏的“鹧鸪飞
”,还有“幽兰逢春”等曲子是不是可以代表赵老的文人气息?
张:可以这么说,赵先生是个文人,“鹧鸪飞”本来也是以李白的诗做为基本的音乐理
解的构架,我觉得赵先生的作品追求内心的情感更多一些,意境更多一些。陆先生的“
鹧鸪飞”追求形象性更多一些,比较华丽。所以这两首同一个名字,取材于同一首乐曲
的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笛子曲。
(“鹧鸪飞”音乐)
易:现在我们继续正题。这张唱片取名《醉笛》,不是说这首“醉笛”就是最具代表性
的一首,是沉醉于笛子演奏之中的意思。这首曲子原来叫“醉”,杨青写的很诙谐,我
录音的时候也觉得很有意思,当时我就跟张维良开玩笑,最好叫“醉笛”就更贴切了。
张:这个曲子本来就有醉的形象在里面,有点摇摇晃晃,重音的变化也很难捉摸。
易:有点像古琴曲“酒狂”。
张:确实有点变化多端,乐曲的音调取自河南民间音乐,但这个曲子非常难吹,高低八
度的跳跃,快速的吐音,也要运用循环换气的双吐,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这是一
首很好的训练的乐曲。从欣赏的角度,也是很形象的。我也希望这首曲子不要再轻易地
出现在电视剧里面了,因为我们的音乐,现在的电视剧里用得太多了。
易:补充一下,这是一首要求很高的梆笛曲,因为吹曲笛,吹低音大笛和吹梆笛的口唇
、气息完全不同。
张:能够吹这首曲子,在梆笛吹奏的口风、口型的能力应该达到一定水准了。
(“醉笛”音乐)
易:现在介绍这张唱片的最后一首曲子“绿洲”。
张:写这首乐曲的是广播乐团的莫凡,他也是个高产的作曲家,他用新疆音乐的风格来
写这首乐曲,很特别,作品写好已经有十年了,但很难吹,尤其是录成唱片,不同于演
出,一遍就过去了。赵先生听过后也以为是八孔笛或九孔笛,其实是六孔笛,可见吹的
难度,因为变化音很多,中间的吐音音阶也很难,还要有循环换气的双吐,节奏变化也
很多,58拍、78拍、68拍、98拍都有,中国乐器演奏起来就显得很困难,但我觉得一定
要面向这样的挑战,首先我选择这首乐曲,还是因为它非常的优美,它也为梆笛创作的
空缺做了一些弥补,而且也丰富了梆笛演奏的风格。
易:音乐的风格还是很鲜明的,一听就知道是新疆的音乐风格。如果我做为一个普遍的
听众,我会觉得这是一首学院派的作品,对发挥笛子技巧方面非常突出。
张:对,使新疆风格音乐在笛子演奏方面规范化了,听过真正的新疆音乐就知道,有时
即兴演奏实在是非常精彩,喝了些酒以后,弹起冬不拉,吹起笛子那种如痴如醉的表演
……但在其它地区或海外就很难听到这类的音乐了,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在演奏上规范化
,有利于传播这种音乐。
易:刚才听众朋友听到我们介绍这张唱片,不要以为唱片中的音乐都是向高难度挑战的
,这张《醉笛》给我个人的感觉是很有韵味,“绿洲”这首曲子技巧性比较明显一些,
其它几首都很讲究韵味,所以我觉得这是张很耐听的CD。
张:应该是这样,一般的唱片我听几遍就不听了,除非给学生上课时需要听,这张唱片
我现在已经听过十遍了,有时也会觉得有些小问题,但不足以影响全局,在制作方面我
还是很满意的。
易:今天的访问就到此为止,谢谢!
张:谢谢!
(2003-02-23)
            
            
       
              
                  
            
          
          
        第148期《老易谈雨果》
易:各位听众,今天我们继续上一期的节目,采访张维良,介绍他的这张最新的笛子专
辑《醉笛》。下面介绍这张唱片的第六首“清夜吟”,也是低音笛演奏的,而且还用了
古琴做为伴奏乐器,还没有听这首曲子之前,我想问你一个可能不太成熟的问题,这个
低音笛这多长,如果学生年纪比较小,或者手没有那么大,怎么办?
张:现在的学生,一般通过训练以后,都能够演奏这么大的低音笛,关键还是训练方法
问题,这个问题您问的很好,因为如果训练方法不当,是无法演奏这样的曲子的,尽管
听了这首曲子,你可能很喜欢想要练。这首曲子原来是古代的琴曲,听说的人不多,是
在1986年,我为了教学需要把它移植到低音笛上的。这次录进唱片是做为一种风格,因
为它很有古典韵味,加上古琴等一些中国乐器的伴奏,听起来声音很舒服,今天我听了
这张唱片,也觉得很不错。
(“清夜吟”音乐)
易:下面这首“鹧鸪飞”就是你的老师赵松庭先生的招牌曲了,在1979年的时候,赵松
庭先生来香港青年音乐营做嘉宾老师,那时我还是二胡老师,我听过他现场演奏“鹧鸪
飞”,真得让我永世不忘。当然我听你吹的和他吹的还是有点不大一样,不过在韵方面
,你还是得到很多他传给你的神。
张:这首作品自五十年代赵先生把谱子写出来之后,一直只是出版乐谱,1980年我录过
一张密纹唱片,是现场录音,效果不好,那时是三角钱一张,我现在也没有了,后来就
有了各种版本的“鹧鸪飞”。经过了二十年,我还是喜欢原来那种只有古筝伴奏的版本
。这首曲子很典雅,我把它理解为宫廷味道的乐曲,一般笛子曲来自民间的比较多,这
样的就很少,所以这首我只采用古筝伴奏,也使笛子的旋律线和线条感更鲜明。前不久
,赵先生听了这首曲子,也说处理得非常好,因为我是在赵先生的版本上,做了些改变
,更突出静的感觉,尤其是慢板部分。在1976年之前,大家听到的主要是陆春龄先生的
版本,1980年以后,各种版本很多,主要是赵先生的版本。像这样的曲子,我还是比较
喜欢侧重于笛子演奏的自我意识,不需要太大的乐队烘托,采用一架古筝伴奏,也有利
于乐曲的流传和演出的方便。
易:你提到陆春龄先生的“鹧鸪飞”和赵松庭先生的“鹧鸪飞”,两首曲子同名,也有
很接近的地方,但都是非常优秀的笛子代表作。我不是吹笛子的,我想问一个题外话,
接触过赵老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字写得非常好,文学底子也很深厚,“三五七”、“
二凡”这样的曲子也能够体现他在民间音乐方面的造诣,他的这首古筝伴奏的“鹧鸪飞
”,还有“幽兰逢春”等曲子是不是可以代表赵老的文人气息?
张:可以这么说,赵先生是个文人,“鹧鸪飞”本来也是以李白的诗做为基本的音乐理
解的构架,我觉得赵先生的作品追求内心的情感更多一些,意境更多一些。陆先生的“
鹧鸪飞”追求形象性更多一些,比较华丽。所以这两首同一个名字,取材于同一首乐曲
的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笛子曲。
(“鹧鸪飞”音乐)
易:现在我们继续正题。这张唱片取名《醉笛》,不是说这首“醉笛”就是最具代表性
的一首,是沉醉于笛子演奏之中的意思。这首曲子原来叫“醉”,杨青写的很诙谐,我
录音的时候也觉得很有意思,当时我就跟张维良开玩笑,最好叫“醉笛”就更贴切了。
张:这个曲子本来就有醉的形象在里面,有点摇摇晃晃,重音的变化也很难捉摸。
易:有点像古琴曲“酒狂”。
张:确实有点变化多端,乐曲的音调取自河南民间音乐,但这个曲子非常难吹,高低八
度的跳跃,快速的吐音,也要运用循环换气的双吐,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这是一
首很好的训练的乐曲。从欣赏的角度,也是很形象的。我也希望这首曲子不要再轻易地
出现在电视剧里面了,因为我们的音乐,现在的电视剧里用得太多了。
易:补充一下,这是一首要求很高的梆笛曲,因为吹曲笛,吹低音大笛和吹梆笛的口唇
、气息完全不同。
张:能够吹这首曲子,在梆笛吹奏的口风、口型的能力应该达到一定水准了。
(“醉笛”音乐)
易:现在介绍这张唱片的最后一首曲子“绿洲”。
张:写这首乐曲的是广播乐团的莫凡,他也是个高产的作曲家,他用新疆音乐的风格来
写这首乐曲,很特别,作品写好已经有十年了,但很难吹,尤其是录成唱片,不同于演
出,一遍就过去了。赵先生听过后也以为是八孔笛或九孔笛,其实是六孔笛,可见吹的
难度,因为变化音很多,中间的吐音音阶也很难,还要有循环换气的双吐,节奏变化也
很多,58拍、78拍、68拍、98拍都有,中国乐器演奏起来就显得很困难,但我觉得一定
要面向这样的挑战,首先我选择这首乐曲,还是因为它非常的优美,它也为梆笛创作的
空缺做了一些弥补,而且也丰富了梆笛演奏的风格。
易:音乐的风格还是很鲜明的,一听就知道是新疆的音乐风格。如果我做为一个普遍的
听众,我会觉得这是一首学院派的作品,对发挥笛子技巧方面非常突出。
张:对,使新疆风格音乐在笛子演奏方面规范化了,听过真正的新疆音乐就知道,有时
即兴演奏实在是非常精彩,喝了些酒以后,弹起冬不拉,吹起笛子那种如痴如醉的表演
……但在其它地区或海外就很难听到这类的音乐了,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在演奏上规范化
,有利于传播这种音乐。
易:刚才听众朋友听到我们介绍这张唱片,不要以为唱片中的音乐都是向高难度挑战的
,这张《醉笛》给我个人的感觉是很有韵味,“绿洲”这首曲子技巧性比较明显一些,
其它几首都很讲究韵味,所以我觉得这是张很耐听的CD。
张:应该是这样,一般的唱片我听几遍就不听了,除非给学生上课时需要听,这张唱片
我现在已经听过十遍了,有时也会觉得有些小问题,但不足以影响全局,在制作方面我
还是很满意的。
易:今天的访问就到此为止,谢谢!
张:谢谢!
(2003-02-23)
                    
	
发表于 2012/3/4 20:0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