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文:黄尚元*聆听刘森CD有感*

楼主

鬼雨 [离线]

0☆☆☆☆☆

发帖数:90 积分:296
1楼

痛骂余秋雨陆春龄,文末更显傲气凛凛,好个"不屑与今正风光的笛家或
教授先生们去切搓",痛快!黄尚元真高人也.


聆听刘森CD有感
----黄尚元2004年中秋书
   今年七月,由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刘森演奏的竹笛曲》
CD公开发行。这次出版CD的数量不多,却在笛子圈内很快散传开了。
1958年青年时的刘森,曾对中国民乐产生巨大影响,他离开民乐去事
西乐已三十八年,刘森CD十七曲都是四十多年前的旧作品,能在今日产
生什么影响,国人自会有目共睹。
  七月中旬我游毕浙江返回武汉,收到我师父刘森寄来他的CD。
聆听CD,师父美妙的笛声迫我激动,感慨万千,许多陈年轶事从我脑中
的记忆库里纷涌而出。
  刘森是职业音乐家,终生拼搏在乐坛,他指挥大型合唱、交响乐
队,曾在大型电视剧《唐明皇》、《东周列国》担任音乐总监、是中国电
视剧制作中心举足轻重的人物。为音乐,刘森已辛劳了五十三年,今已举
足向古稀迈进,仍不知颐神而保年充享清静,要把从沈湘那里学来的声乐
知识去培育新歌手。刘森对自己的业绩最满意的是他开辟的挖掘整理古唐
乐工程。十年前我向师父写信进言说:“你当指挥、做音乐总监、策划电
视剧拍摄、考古,这些事情别人其实照样可以做,你的天才只是吹笛,你
的笛子天下无人可以替代。”他老人家于四十年前就对笛子心灰意冷,对
我的言论很恼火。我师刘森的独生女刘箫就赞同我的言论。我师妹不吹笛,
却对刘森笛子狂热崇拜比我更胜。这次刘森CD得以出版,功归于刘箫。
去中央广播大厦录音库浩瀚资料翻查,寻出版家洽谈、去广州安排印制等
工作,是刘箫完成。刘箫对自己的行为解释说,她要为后人挽救艺术。
  为后人负责?如此重任,天将降之于谁?我们后人,只知中国有
一个郭沫若,有谁又能知中国文化巨人丰子恺?丰子恺身囚大牢,他的作
品遭封杀,国人不知丰子恺且情有可原。对中国笛子欣荣发展作出了巨大
贡献、笛子传徒有千,且笛技登临绝顶之境的刘管乐,今在民管会权威眼
中不是有贡献的民乐大师,在今天笛子名家著作里连名位也没有,在音乐
学院笛子课程里不设刘管乐笛曲,刘管乐徒儿的“三五七”能以绝对优势
盖压了美妙绝伦的《和平鸽》。如此国乐状况谁人有力可为后人拨乱反正?
九十年前青年刘天华刻苦学习中华音乐又下力学习小号、长笛尤其小提琴,
借鉴西洋音乐理论去奋力光大中华音乐,这个开辟现代二胡的大宗师如果
不能获取毕生致力倡兴新学的巨人蔡元培的赏识提携,今日的二胡必须仍
是使用嘶哑的丝弦,琴手都须用指沟按弦并且不许揉弦去笨绌的拉着胡琴。
生不逢时的刘森,无缘拜识蔡元培,1958年二十二岁的刘森拓宽笛子
音域,借鉴提琴揉弦移植出笛子气颤音、学习西洋乐器以指尖演奏姿势吹
奏笛子、用指尖上下运动开关半孔的方法吹奏十二平均律,一曲《牧笛》
又一曲《霍拉》,以崭新的音乐美学思维把中国笛子辟出新天地。昨日今
日都没有蔡元培,所以刘森笛子难成气候。一曲《牧笛》在中国笛子考级
大册里是低劣的五级;刘森笛子衣钵传人简广易一曲《牧民新歌》获洋人
青睐,选入联合国科教文音乐教材,在考级大册偏要屈居六级。台上风光
的笛手有谁是以指尖按笛,有谁可与钢琴同律?除一本新版《李镇曲集》
外,有哪本笛书不是叫嚷指肚按笛好?刘森学得刘管乐超绝技艺,创立出
自己的吹笛心法。历来刘森都是述而不作,我将他的心法概括为:指随念
动,技由意生,歌从心出。北京人李增光从师父刘森那里学来运指心法,
虽未如简广易那般挥指神速,他吹一曲江南韵味十足的《南山呤》,便使
所有南笛手望尘莫及。红眼病乃国人通病,在笛界尤是猖獗,笛家能有谁
是艺术至上者?
  上海友人周林生著文说刘森笛子是北派,实谬。刘森学过二人台、
北昆、又拜刘管乐、冯子存为师。笛子乃阳刚之物,这在北笛更为显著。
北笛讲究挥指有力,且动作小始可快捷。刘森力揽北派笛子神髓所以朝气
蓬勃又指速快捷。他为学习南方笛风下的功夫更胜北笛,他奋力苦学了广
东音乐、潮州音乐,拜苏南吹打乐大师钱绽之为师,又得与钱老共事二十
余年,遂通晓华东笛韵。刘森笛子的刚柔相济里的柔恰是南笛所赋,刘森
指技有大量的广东和潮州特技,深谙南笛雅韵。刘森笛子摈弃了“花舌”、
“垛音”(这是北笛常用技巧却有碍笛声高雅)、“叉口指法”(只因它
音不准,且限制了指速又不能演奏下方二度、三度的上下滑音、垫指音等
技巧)等传统指法,严禁使用不分乐句一味戏耍卖狗皮膏勾当的所谓“循
环换气”偷气法(注:1919年五四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废文言文,
兴白话文,设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中国文学从此步入世界文学正轨。音
乐本有逗号句号,不仅因为人虽要停顿进行呼吸,还因为人的思维进行必
须有停顿休息。苏格兰风笛虽悦耳,但只可在民间集会的街头游荡时耍弄,
不可登大雅之堂,不可入交响乐队,原因仅是它违背了人必须呼吸又不设
逗号句号,所以入另册),所以不能横将刘森笛子划入北派。我曾说,刘
森笛子是现代派。李镇说我大谬,他说刘森笛子是新派。我思道:新的对
立面是旧,新,从来都是旧的剋星。李镇说的对,我当然要认错。中国笛
子混战了几十年,倘有言及刘森、简广易的,各路英雄便无须相互握手言
和就能立即歇战,枪口一致的去对付。上海有个崇拜刘森的戴金生,只敢
将愤怒积压在胸不敢外泄,以避笛坛主以叛逆罪逐出笛界。
  我把上述言论向师妹叙述,刘箫批评我,说我是因受□□迫害太
惨,所以愤世嫉俗又太悲观。她说,沙不可掩金,后人自有评说。我想也
是,今日的CD光盘已不是昨日的唱片,大可放心等待明天的新一代去鉴
别。谁又知今天的中国音乐现状能否唯持到明天?
  要出名,得靠机运,比如交白卷的张铁生。要富贵,不知拖拉机
为何物的陈永贵就可以当主管农业的副总理,纵是赴洋留学返国,能种出
比荷兰更高级的小麦、学了比以色列更精通沙漠改良术、比美国更科学的
种植法的专家,却要盯紧文盲陈永贵的眼神小心祸从天降。达尔文说适者
生存,这理论在生物为生存竟争而事厮杀,当是有理,但在科研、学术、
艺术的领域,却给强盗提供了理论根据。上海一位年青文人,受年龄限没
能赶上文痞姚文元的好光景,却赶上了华国锋趁毛泽东尸骨未凉去捉了地
主婆的好时机,匆忙大颂英明领袖又怒斥邓小平右倾,殊料英明领袖竟不
英明,三年风光一过就夹尾潜踪蒸发了,机灵的他又变脸改颂总设计师,
不惭无悔的大言自己曾经有了文化苦旅,总是能风光。要当名声响的演奏
家更是不难,能看准□□气候搞一个不专只红,能大胆厚颜媚俗,能把聪
明才智尽施笛筒外面,都能奏效。1958年上海有位蹬三轮的业余笛手,
吹一曲江苏小调,虽音不准又节奏不稳且不知简谱五线谱为何物,但他能
言善道,说,国民党统治中国,百姓没衣穿就光屁股,没饭吃就吃野草,
□□□来了,工人农民从此不是牛马都做了国家主人。大人物柯庆施登台
握手大赞其人是工人楷模,禅封这个文盲做了笛坛坛主,后他又大摇大摆
的去做了音乐学院的正教授。那位从北派大师刘管乐那里学来了笛技,正
雄心勃勃的要当南笛王的赵松庭,只因年轻气盛言语不慎,于是扛着一顶
右派帽活冤受了二十年劳动改造的苦罪。那些年啊,举国上下齐心要抓阶
级斗争,誓要把资产阶级尾巴割一个干干净净,不知趣的刘管乐竟干劲十
足吹起《卖菜》、《茉莉花》;我们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去解放全世界所
有的受苦受难人,不识时务的刘管乐竟使出了绝顶笛技吹出《和平鸽》。
所幸这老头子生性淡泊,不与人结怨,所以没有身受坐牢杀头劳改之孽,
只领一张冷板凳坐坐,忍受不肖子孙的白眼。周林生著文说,刘森1966
年弃笛改指挥是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其实大谬。三十岁的刘森没有任何
疾病,正值体力强盛之际,今年近七十,仍才思敏捷,步履坚实。何来
“健康原因”?我师刘森是艺术唯美主义者,不愿涉足艺术以外的事物,
与我这个自幼是执拗不训又曾长久蹲过大牢的不羁劣徒秉性大异,所以
我不便直言披露师父胸中的苦衷。
  去年十月,□□笛界高手黄裕钧来武汉寻了我切搓笛技。我对
他讲,我们大陆五彩缤纷,名符其实的名人少之又少,无名之人不乏高手。
爱写字的有谁知道武汉有一个绝顶书法大家吴占蜀?爱笛喜听笛的人有谁
知真正的华东笛王是钱绽之?我向他叙述了我对华东笛主流派苏南吹打乐
及江南丝竹和南派笛如广东音乐、云南笛、湖南道家笛的认识,这个青年
说我的言论前所未闻。塞外的李镇能准确吹奏江南丝竹,实是从我处学来
的钱老笛韵和蒋志超老师的上海笛腔。上海笛王吹那《欢乐歌》使上了刘
森首创的气颤音,赵家四大金刚吹起笛子全然不似其师用手指在笛孔上空
扇出波音,都能娴熟使用气颤音,又不步其师后尘固守两个八度加一个音
的千年古笛音域,举脚踏入了刘森拓出的两个半八度音域的新圈。与刘森
共事二十余年的钱锭之,任那身旁的年幼钱老二十岁的年轻人刘森如何身
具万钧之力的冲击,他仍如黄山悬崖的巨松不惧风雪烈日,固守自己的笛
风。我向黄裕钧描述了钱老的高雅洁净的笛声,这个青年以为我在乱弹天
方夜谭。今七月底,简广易的笛徒张国柱给黄裕钧寄去刘森CD,小黄听
我说CD里《浪打浪》伴奏里的笛声是钱老,在电话里大叫道:钱老的笛
声太圣洁!
  音乐和语言只属于人类。把音乐和语言能有机融合的只有声乐。
西洋的音乐理论书籍说声乐是音乐的源头,后来产生了器乐,强调器乐的
高境是歌唱化。唯音乐才是世界各国各人种各民族都愿接受的世界语,为
什么要把自己如此封闭,难道只有做井底之蛙才是洁身自好?我们中国的
音乐学府却固守己见,宁要食古不化也决不媚洋崇外,他们虽然扔弃了老
祖宗的豆油灯点上了洋鬼子的电灯,收足了青年学生们的学费买上了洋人
发明的汽车,却偏要嚷嚷什么发扬传统音乐。他们斥我释说刘森笛子如歌
如何美妙,是因为刘森之人是我师所以我就鼓吹,举贤须避亲,他们言之
有理。西洋哲学书说,审美观点是□□意识问题,又说文化发展进程中的
方式和方向取决于自然因素。《红楼梦》里的绝色美人林黛玉在今天中国
青年的眼中是丑陋的痨病鬼,曹雪芹始未料及。刘森笛子如歌在今日笛子
的大师眼中为什么能是歪门邪道,我看是因为他们没有文化底蕴也没有精
湛笛技,更是因为他们丝毫不知明天的青年看待今天的他们恰如今天的青
年看林黛玉。天要下雨,娘要改嫁,人要复古,谁能阻拦?晚清遗老们反
感白话文,反对标点符号,也是情理之中的,此乃只为生存。只是晚清遗
老今有传人,实出人料。
  刘森CD十七曲,大展如歌笛风在《五歌放羊》和《浪打浪》。
切望下一代学笛人注目。这十七曲,清晰记载了刘森笛子艺术的成长过程。
《喜相逢》写着他师承刘管乐、冯子存学到北笛技巧,《山歌》,《栽秧
忙》、《送公粮》印着他从幼稚到成熟的足迹,《牧笛》宣告刘森笛子如
歌之风正式形成,显示了刘森从钱绽之学习华东笛韵和广东音乐、潮州音
乐的深厚功力,表达出他全新的音乐美学。1958年刘森灌制了唱片
《霍拉》。刘森CD里的《霍拉》是1965年独奏演出的现场录音。
《霍拉》成功演奏,是刘森第一个沿用西洋音律,把古老的六孔竹笛步入
世界音乐之轨。能规范演奏西洋乐曲,这是刘森笛子的内容之一,也是刘
森训导学生的课程之一,所以李镇、李增光能身具这一技能,所以简广易
能吹奏出《流浪》、《波尔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其核心是一个中
华的“中”字。纵揽中华各地区各民族各笛家各民间艺术异彩纷呈的演奏
特色,去粗存精,学习和借鉴西洋先进的演奏规范,演奏中华音乐才是根
本。刘森的《牧笛》、简广易的《牧民新歌》、李镇的《草原的思念》都
已充分体现了刘森的美学思维。如何使声乐器乐化,如何使器乐声乐化,
这都是很难解决的学术大课题。前者(声乐)成功的人有很多,西洋声乐
有一个大派系叫“花腔”,中华民族声乐也不乏这类歌曲。比如,云南的
《猜调》、山西的《看亲亲》、川歌的船夫号子、大量的蒙古族长调,四
十多年前民众喜唱的《小扁担》、《公社饲养员》,今天中国青少年能顺
口溜出的《篱笆女人与狗》等,都属声乐器乐化歌曲。中华歌曲异于欧人,
除了音律和调式有大差异,正是中华歌曲习惯大量使用小颤音和向上向下
的滑音等器乐手段。能使器乐声乐化,很难,一俟成功,即是登临了演奏
高境。中国笛子进入这个境地的第一人是刘森,随后又来了简广易和李镇。
使笛子美妙如歌的训练课程,首先是以笛去模仿声乐器乐化的歌曲,然后
再学吹纯声乐的歌曲。炼就了上述功夫,再演奏纯器乐曲就自然要把轻重
缓急的这个歌唱化的神髓从笛声溢了出来。刘森为徒授课,与众笛师大异,
他与徒平等相待,能相互切搓技艺,讨论学术;不接受学生经济报答;剖
析天下众笛,大赞如刘管乐等大家,而不吹嘘自己;以学吹歌曲为主,纯
器乐曲次之;授笛曲须先唱后吹,没唱好就不能吹。
  只有文化修养高又音乐素质好还身具鉴别力的听众,才会知道刘
森CD里的《浪打浪》,是刘森笛子的登峰造极作品。《浪打浪》照谱吹
是不难,所以湖北考级笛曲大册上写着是二级,比那“三五七”有天与地
之殊差,但学习民族声乐的人都会知道此歌的大不易唱,以笛吹好就更难。
湖北歌剧团的王玉珍以此歌名扬天下,周恩来说她唱的不如刘森吹的好听,
当年报纸曾报道此讯。王玉珍仍健在,诸君大可前往询问。1962年春,
王玉珍为要出唱片来到北京录制《浪打浪》,由当时中国最好的民乐队中
国广播民乐团担任伴奏(四十年前,在彭修文指挥下,由以张韶为首,刘
森、钱绽之、王宜勤、丁国舜、俞良模等器乐高手组成的中央广播民乐团,
是中国战斗力最强的音乐兵团。中华音乐振奋了民族,迫使欧美洋人对中
华肃然起敬,是此乐团的功绩。可惜好景不长又不复重现。此言妥否,请
君细听刘森CD里的伴奏),我和简广易在粉楼排演厅里旁看了她的排练。
担任乐队指挥的是刘森,钱绽之吹笛。排练来回进行了三五遍仍不顺畅,
乐队本是一流的,问题自是出在歌者身上。历来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刘森一
反常态,厉声斥道:“有你这样硬梆梆直露唱歌的么?声乐声乐,关键在
一个乐字上,不是靠吼能吼出歌来,得有轻重缓急,得有高低曲折。我天
生一付哑嗓音,唱不好,我用笛子吹给你听听。你要细听,把听到笛声的
感觉唱到你的歌声里去。”说毕,刘森从钱老的谱架上拿了钱老的小G笛,
又指挥乐队响起伴奏,用笛吹起了《浪打浪》。我和简广易已在刘森麾下
学笛半年,从未听到师父的笛子有如此美妙,我俩顿时魂魄离窍,直到乐
团乐手们响起如雷的掌声和吼出“好”的震耳叫声才还了魂。乐团领导当
即命令刘森录音笛子《浪打浪》。这首笛曲在中央电台持续播放了四年,
直到中国大举革文化的命,把贺龙打入死牢,才把笛子《浪打浪》锁入冷
库。吹奏此曲虽时间苍匆,却是刘森的笛子鼎盛之年即兴之作,它抒发了
刘森向往美好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他之所以能吹出这般柔情似水
的笛声,恰是由我那刚进刘森家门新婚不久的师娘王廼璇赏赐给刘森的。
刘森今已近古稀,我和李镇都是花甲之人,都不再身具热情灸人年轻小伙
才会有的朝气,今天青年笛手比比皆是,却罕有身具深厚功力,这首笛曲
《浪打浪》是否已成绝响,还是留给后人去回答吧
  1961年初夏一日,刘森与吴景略聚。吴教授任职中央音院民
乐系主任,是中国民乐的泰斗,其人与手中的古琴一样高尚洁雅。吴老谑
说道:“你吹笛是很行的,但如果你教笛也行,我就真服你刘森。”年少
得志的刘森说:“请吴老派学生前来一试便知。”吴老返校将学笛二十余
人细细筛选,从附中学生挑出很笨的简广易和很懒的我去向刘森学笛。吴
老拭目静看刘森将如何解题。当年九月,天马行空的刘森被吴教授逼得做
了简广易十几年的人梯。做一个真正的演奏家,须身具良好素质、胸怀勤
学苦志和得遇明师指导。简广易的资质不优越,但他勤奋苦学是世之罕有,
他经十八年苦磨终成旷世金笛,他是苦学成才的典范,也是刘森是名符其
实的音乐教育家的明证之一。我与简广易幸遇刘森教导,实是睿智又通晓
六韬三略的吴景略教授赐予的。
  生产在于改革,科学在于发明,艺术在于创新。违此,必会被历
史车轮辗碎;循此,必将受到后人景仰。
  刘森获取笛子艺术巨大成就,绝非偶然。刘森儿时得到大提琴师
的父亲的悉心幼教,青少年时勤奋学习西洋音乐理论,广泛积累民间音乐,
他思维活跃又怀有超越传统的勇气,具备了这些条件,必然能使刘森成为
音乐大家。刘森笛子如歌,除了上述条件具备外,还需有重要的两条,即
高超的演奏技能、丰富的声乐知识。
  刘森笛子CD今已发行。1958年中国曾现的“刘森旋风”是
否能于今日重来,我很悲观。那年代的中国笛坛是以刘管乐、冯子存为主
导,笛风很正。今天,真邪。
  我今天说说自己的感慨,权作疯人自言自语。我不屑与今正风光
的笛家或教授先生们去切搓。但,我愿我的感慨能有益于明天新一代笛手
们进行思索。 

www.diyun.com 

 
发表于 2011/8/1 4:10:09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