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的艺术(1)(转)

楼主

镶嵌镶嵌 [离线]

1★☆☆☆☆

发帖数:199 积分:1108
1楼


               指挥的艺术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四日电视广播)
               伯恩斯坦

  (作者指挥着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始时的几个小节. 然后
他停下来离开指挥席和乐团的中央. 乐团继续在演奏)
  你们看呵, 他们并不需要我. 他们自己就可以演奏得十分好.

  (乐队散乱起来)

  也许不十分好. 人们常常问我为什么需要指挥者?他干些什么? 他为什么
这样继续下去?乐队的成员不是经过高度训练的职业音乐家吗? 他们不会看谱吗?
如果他们会的话, 打拍子有什么了不起? 别人不会做吗? 首席小提琴手怎样? 他
不能用弓指导乐队进行吗? 事实上从前他确是这样做的. 曾经有一个时期有所谓
的提琴指挥家, 他主要的任务是指导乐队开始和结束, 并大略地保持乐曲的进行.
当乐队规模想当小的时候, 这种办法是很够了. 但在贝多芬前后的期间, 乐队变
得越来越大, 很快地便可看出一定得有一个人出来, 把演奏者联系起来. 所以我
们今天所认识的指挥法, 实在没有超过一百五十年的历史.
  就我们所知, 第一个真正的指挥者是门德尔松, 他创造了基于准确性的指挥
传统, 就是采用了我们称为指挥棒的小木棍. 借着指挥棒他就全心全意地去把乐
谱上的正确意义表现出来. 担不久便出现了一个反对者瓦格纳, 他宣称门德尔松
所做的一切是错误的, 而且任何一个可称为指挥的人都应该把他所指挥的乐谱个
人化, 也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和创作性加进去. 在这两个相反的论点的冲突中, 便
产生了指挥的历史. 跟着便出现了所有大指挥家的名字, 而争论也一直持续到我
们的时代. 门德尔松创造了 "文雅" 派, 而瓦格纳则发起 "热情派",事实上两种
态度都是需要的, 任何一派没有其它一面都不会完全令人满意. 两者都很容易被
误用, 我们只要想想曾经听到过的演奏中有些似乎一板一眼, 中规中矩, 可是听
来枯燥得要命, 有些则热情过分, 把乐谱歪曲了.
  理想的现代指挥者是这两种态度的综合, 而这种综合很少人能达到, 几乎每
一个音乐家都可以做一个相当好的指挥, 但很少能做到一个伟大的指挥. 这不仅
仅是由于难以得到门德尔松和瓦格纳的综合, 而且也由于一个指挥的工作包括了
那么多的东西. 不像一个器乐家或声乐家, 他得去 "弹奏" 整个乐队. 他的乐器
是一百多人的乐器, 每个人都是训练良好的音乐家, 每个人有自己的意志. 而指
挥一定要令他们奏得像只有一个意志的单件乐器. 所以他得有绝对的权威, 更不
发表于 2011/6/3 20:19:07

a7799416 [离线]

1★☆☆☆☆

发帖数:200 积分:1066
2楼
而已. 他也一定要是精通指挥技术的大师. 他一定要有不可想像的丰富的知识,
关于音乐的广博的知识, 和奇异的传达能力. 如果他有这些, 他便是一个理想的
指挥者. 今天我们要试图找出他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发表于 2016/3/2 3:20:19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