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咱们这次专场

楼主

油条面包 [离线]

0☆☆☆☆☆

发帖数:107 积分:388
1楼

   专场之后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的,我就简单说一下合奏曲吧,毕竟在台上听得最
真切的地方就是指挥那个位置了。

   我这个指挥吧,大家也都知道什么样。平时排练有赵老师在,曲子主要是赵老师
在排,排好曲子之后教给我学一学怎样打拍子,我还常常打不好,说什么指挥和乐队交
流之类也只是在曲子的开头和结尾,这个也是和大家反复练习才配合上的。平时排练,
中间不管是我错了还是乐队中谁错了都会立即叫停,有问题立刻更正过来。但是真正上
场的时候是不能叫停的,具体怎么样完全看当时场上的状况。这次专场我第一次有了和
大家交流的感觉,说到底还得感谢大家的“冒泡”。

   先说说上场的心态,不知是不是因为我背对观众的原因,我把棒子端起来起了《武
术》的头之后就不紧张了,由于下午排练的时候小笛子有点飘低音有点坠,我一直有注意
这两个声部。专场前看了桂林嫂的帖:“指挥上了台千千万万要镇定,要用眼神和隐蔽的
笑意时时跟演奏员们保持目光交流。相信我,团员们平时再不看指挥,到了这种比较紧
张的状态下一定都会不停留意指挥的神情,所以指挥切不可目视远方无视众人,要让大
家从自己的眼神里找到信心。至于速度比平时快这几乎是总要发生的,紧张状态下演奏
员的手一般也会比平时演奏快板更伶俐,所以对快板倒也未必一定要压抑大家临场的激
情——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指挥,正式演出时动作和表情比平时夸张些为好,容易把大家
的紧张化为推动音乐的□□,切不可太过拘谨。当然慢板部分多给自己自我暗示压制速
度是应该的。”我反正是觉得我比平时有表情多了,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按桂林嫂的意思
速度会偏快,我反而觉得慢板有一点点拖。周六排《武术》的时候偏快,我有点担心一开
头就快的不行,不过还好,开头的速度起得比较正常,我心里第一块石头落地了。第二
块石头是中间一堆一堆十六分音符那里,平时大家这里都是过的很好的,但是平时排练
这里一旦出问题到那大段十六分结束的时候笛子和二胡必然是粘不住的两张皮,这样的
话曲子就完蛋了。场上的时候低音不错,小笛子有点飘,我按赵老师说的,谁错了就看
着谁打拍子,我觉得是把速度压住了,也不知道大家这次看不看得清我给的点。《瑶族》
走得四平八稳的,应该是这曲子大家都很熟了的缘故。《京调》也不错,除了我在曲子完
了之后把大家晾在台上自己下了之外。前三首曲子下来,赵老师跟我说挺好的,超出了
他的预期,我心里乐了一下,陈亚也说这三首比下午彩排的时候好,他估计是空调的功
劳,我觉得主要是前三首大家都比较清醒。

   我在观众席看了一会独奏就开始担心后三首合奏曲,大家有的看节目,有的吃东
西,有的找骨灰们聊天,我实在是担心大家这会玩野了,上场太放松或者集体溜号什么
的。不过我也没招,一切看场上的情况吧。现在说《清津浦船歌》那敲掉的鼓边,我一开
始还没意识到鼓边敲掉了,因为平时非常放心打击部所以打击部我基本是从来不花心思
听的,当我划空第一个三角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平时大家不是看着我的三角进后半拍而是
听着鼓边进,我反复看了那一段的视频,其实当时并不是所有二胡都没进,至少有一把
二胡是在第二拍准确的进了,所以大家才不是在没进的地方重新进而是从应该进的地方
进。《边寨月夜》这次冒了挺大的泡,不过大家反应都不错,葫芦丝跳错段的时候弹拨和
打击都还忠于职守,当然这个不排除他们节奏型简单的缘故,我当时的拍子打的比较
大,其实是希望大家赶紧反应过来跳到哪里了然后轻轻的跟进来。葫芦丝还是挺强的,
我都没想到她会从最后一段进(其实她就算在这里停了也不算太奇怪,因为反正这里是
曲子的一个段落),弹拨和打击迅速的反应过来了,二胡的反应要慢一些,直到曲子结
尾的即将做渐慢的时候才陆陆续续都反应过来,当然不排除早就反应过来但是不敢拉的
情况。总之这个曲子是有惊无险,相信给大家包括我都增加了不少经验。《三十里铺》我
也没啥说的,大家冒泡的都检讨过了,不知大家前面吓到了还是是不是我起得稍慢了一
点总觉得有点缺乏□□,最后的结尾句的强弱变化也不够明显。

   暂时就这么多,想到了再写□□的。欢迎大家补充啊

发表于 2010/5/16 12:47:27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