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傅雷和傅聪写的东西

楼主

性摸索 [离线]

0☆☆☆☆☆

发帖数:109 积分:408
1楼

觉得写的很好,关于乐理,训练方法,舞台经验等,都是和民乐相通的。

象傅聪这样的专家,年轻时都是每天练十几个小时的。让我练十个小时,心
理上能承受,但手的力量顶不住,一般两三个小时左手就累了,不太听使唤
了,右手还好。

他们总结的一些独特的东西,我也有同感。比如:和力量弹性放松比起来,
手型并不重要。每个人的手长的不一样,手型也不一定要一样。但不能违背
最重要的原则:有力,有弹性,放松。

还有,上台演出的时候,从演奏第一个音开始,十秒钟内就要让听众与你同
呼吸,否则就是失败的。

傅雷死的太早,没看到民乐的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他认为民乐太简单,太粗
浅。真想拿出我的三天生命给他,让他听听今天的民乐,评论评论,写点东
西。

他们的欣赏标准过于高了,外国的国家级的演奏家歌唱家,经常被他们鄙
视。中国的演奏家,更是没几个看的上眼的。傅聪觉得郎朗很好,但台风不
好,表情太多,多余动作太多。

还有,贝多芬的月光,不是即兴写的,而是精思佳构写成的。我记得我小学
还有个课文,说贝多芬散步,听到一个姑娘弹琴,就进去指导了一番,即兴
创作了这首曲子。真是误人子弟的滥文啊。

余秋雨特别鄙视小学课本里的一首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消费者和
生产者不是一类人是最正常的事情,为什么大惊小怪呢?他说他怎么也想不
明白这首诗为什么选进了课本。

我以前试着听过一次英雄,实在是听不懂,听他们一说简直神了。
发表于 2010/2/11 18:54:28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