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箫声动』民族音乐会欢迎您的光临

楼主

菩提小祖宗 [离线]

0☆☆☆☆☆

发帖数:1014 积分:590
1楼

2009年6月7日(周日)晚 19:00,西区学生活动中心二楼礼堂
学生民族乐团『凤箫声动』专场音乐会
现场为您上演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盛宴!

敬请期待——
中国科大第十九届五月风科技文化节闭幕式暨学生民族乐团『凤箫声动』专场音乐会


附节目单如下:

1. 管弦乐合奏 瑶族舞曲   作曲 刘铁山 茅沅 编配 彭修文
2. 管弦乐合奏 京调     作曲 顾冠仁
3. 筝与钢琴  云裳诉    作曲 周煜国
              筝 王宪思 钢琴 刘綦涵
4. 二胡齐奏  田园春色   作曲 陈振铎
              演奏 Alex Godard, Rachel Pardoe
5. 弹拨与人声 雨      作曲 曹文工
              演奏 校学生民族乐团弹拨小队与大提琴
6. 管弦乐合奏 晴雯曲    作曲 王立平
7. 管弦乐合奏 弓舞     作曲 商易
8. 二胡独奏  豫北叙事曲  作曲 刘文金
              二胡 鲁筱筱 扬琴 陶悦
9. 笛子二重奏 塔塔尔族舞曲 作曲 李崇望
              竹笛 王路 刘艾佳 扬琴 卢潇鸣
10.打击乐小品 鸭子拌嘴   作曲 安志顺
              演奏 姚瑶 卢潇鸣 刘辰 曲雪薇 曲丹茹 沈贺
11.二胡齐奏  □□     作曲 黄海怀
              演奏 校学生民族乐团拉弦小队
12.管弦乐合奏 苏堤漫步   作曲 顾冠仁
13.乐队与人声 美丽的梭罗河 印尼民歌 改编 彭修文
              人声 校学生合唱团
14.管弦乐合奏 花好月圆   作曲 黄贻钧 改编 彭修文


                               校团委
                          校学生社团管指委 
                           校学生民族乐团
                            2009年6月4日

发表于 2009/11/10 0:24:52

zxzcyx [离线]

1★☆☆☆☆

发帖数:120 积分:370
2楼

我从大一进校开始,四年来,从来没有漏过一次民族音乐会,但是仍然只对大一那次感到
满意。因为从大二开始,我感觉民族音乐乐团的口味有了明显的变化。选的曲子变得“高
深”了很多,我作为普通听众听不懂啊!
  或许在社团音乐耳中,这些曲子很好听,很有深度,很有历史感。但是在我们普通听众
耳中,我们不是艺术家,听不懂这么“高深”的曲子,我们只认旋律。简单点说,我们只要
觉得“好听”,就会感动。但是这三年来,我一次次地参加民族音乐会,一次次地失望而
归。
  私以为,演奏那些“不好听”的曲子,与其说是宏扬民族文化,倒不如说是戕害民族文
化,因为那些曲子在普通听众耳朵里听起来味同嚼蜡。
  像我这种喜爱民族音乐,听过不少经典民族音乐曲目的人,听一两场这样的这样子令人
失望的演奏,还不至于对整个民族音乐失望。但是,我曾经拉过不少原来不喜欢民族音乐的
朋友去听民族音乐会,听了后,我再也不能说服他们去听民族音乐了。
  这些“高深”的曲子发展到极致,居然出现了“鸭子拌嘴”这样令人无语的“巅峰之
作”。别人演奏西洋乐,是在展现西洋音乐中最优美的格调。但是“鸭子拌嘴”,哎,不知
道是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高深”还是“艰深”还是“下里巴人”。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的是,这样的曲子居然在每年的节目单上都赫然在列。
  还算欣慰的是,这次终于有几首能听懂的了,比如“睛雯曲”。其实在一个多月前,几
次我从西活经过听民乐团排练这首曲子时,我都兴奋异常,终于有首好听的了。但是当我今
天看到节目单,当我看到“鸭子……”我服了!我在犹豫,去不去听这场音乐会?作一个大
学四年的圆满结局?
  另外,为什么每年都有“花好月圆”?这首不错,真的,但是年年出现,却让听过几次
的人感觉中国好像就只有这首拿得出手的作品了。实际原因,我猜想是演奏者都是学生,科
大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来进行课外活动,所以民乐团成员也没有时间来练□□曲目吧。
  无可奈何!
  最后,我想对民乐团成员说一句,谢谢你们,是你们在“保存”民族音乐文化,但是,
如果有时间,还是尽量挖掘一下民族音乐里的金矿吧。不要只是“保存”,而应该“发
扬”,展现民族音乐最精彩的一面。我相信,真正经典的作品其实是“大众化的”,而不是
“只有艺术家才能听懂的”,“高深”的,“故弄玄虚”的。

发表于 2016/3/2 3:19:26

teddy [离线]

0☆☆☆☆☆

发帖数:98 积分:368
3楼

首先,对写错字,我表示深刻地忏悔。
其次,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做个调查?让听众来评判什么样的曲子才是受欢迎的。听众进场
时就发一张调查表,让他们每听一首曲子就对这首曲子评一次分。
最后,我所说的“高深”,指的是那些需要作者或者有知识背景的人给听众讲:“这首曲子
表现了春日出游的快乐……表现了战斗厮杀的激烈……”,否则听众就不知道你在表现什
么。
不要指望人人都是艺术家,绝大部分人都是只认“旋律”的,这也是为什么流行音乐能盛行
的原因,因为他们抓住了大众的最普通的口味。传统文化、传统音乐要想复兴,墨守成规、
故弄玄虚是没有出路的。
岁月流金,大浪淘沙,让时间来证明吧。
发表于 2016/3/2 3:19:27

朝阳树 [离线]

0☆☆☆☆☆

发帖数:95 积分:376
4楼


  流行音乐盛行是因为他们有歌词,能够直白的告诉你他在说什么。

  如果说“需要作者或者有知识背景的人给听众讲:“这首曲子表现了春日出游的快
乐……表现了战斗厮杀的激烈……”,否则听众就不知道你在表现什么。”就是高深,那么
我想对于大众而言所有没有歌词的曲子都是如此。大众认的不仅仅是旋律,还有明了的字
词。

  其实,我瞬间有了个想法,音乐其实无所谓是否让听众接受你的情感,只要是能让听众
从中得到自己的情感,不是共鸣,而是“鸣”,能够让人在听了音乐之后,有了自己的感
受,像品味了一道菜一样回味无穷,能够让他们或情绪激昂,或心境平和……等等。只是
说,如果能让听众引起共鸣的演奏者是个成功的演奏者。
  
  也就是说,套用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哈姆雷特只是个大众
化的角色,像肥皂剧里的男角A男角B一样性格单一,单纯的爱与恨,那么他永远不可能成为
经典。大众也并不都喜欢哈姆雷特是不是?传统音乐之所以会成为小众音乐,只是因为要想
从中得到自己的感受,必须对乐器有最低的了解,对音乐有最低的鉴赏水平,并不是和流行
歌曲一样,读了歌词即能感动。

  同样的,正因为流行歌曲有了歌词带给他的定性,所以他要不就是恋爱的快乐,失恋的
悲惨,每个听他的人,走不出歌词的圈子,所以他们只能是口水歌,只有一个意境。古典和
民乐的美就在于他的不定性,如果你想理解作者,好的,那么可以看作者介绍,了解作者作
曲时的心境,如果你想得出独一无二的感受,你大可以抛开一切,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传统
音乐的意境之深远是由他的本性所决定的,并非我们演奏者墨守成规,故弄玄虚。
发表于 2016/3/2 3:19:27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