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zz]谈谈新笛

楼主

佛祖拈花 [离线]

0☆☆☆☆☆

发帖数:93 积分:327
1楼

☆──────────────────────────────────────☆
   liuqihan (Bolin) 于 2009年09月18日15:19:38 星期五 提到:

谈谈新笛

文:孙沛元 (1999/11/24)

-----------------------------------------------------------------------------
---

新笛这种乐器,大概在十余年前我刚开始接触国乐的时候,还蛮容易买到的。后来两岸
开放交流以后,低音大笛的出现,似乎逐渐把新笛赶出了市场。一般的学校里面,新笛
的踪迹是愈来愈少了。

而在专业乐团中,印象里北市国常用南方的大头箫以及大笛,很少看到用新笛。实验国
乐团似乎是固定有一把新笛的编制,而高市国则一直到了最近,才由庄桂樱老师开始试
用新笛。之前也都是用大笛或者箫来代替。

高市国原本的编制是两把梆笛两把曲笛,但是笔者为乐团编配乐曲时,通常会改采一梆
一曲以及两把新笛的组合。

为什么呢?因为笛子的音色由于笛膜的关系,相当嘹亮。虽然形成了美好的音色,但也
造成容易打架的情形,特别是以同度齐奏为然。

所以我们可以看看交响乐团,短笛(piccolo)无论如何只会用一把,长笛则可以多些。

所以乐团中的梆笛,最好不要有两把齐奏。曲笛的话,可以有两把,但是最好要分声部
吹和声。总之不要出现同度齐奏,就可以避免互相干扰的情况,听起来音准也会比较准
确些。

而新笛的作用,就是在于稳定整个笛子组的音准以及建立笛子组的厚度与立体感。

由于新笛没有笛膜,音色上减少了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不论是吹和声或者重复□□笛子
的声部,可以提供稳定的感觉。

再者,由于新笛半音齐全,因此不会有大笛或者□□传统笛子吹半孔时的问题,包括音
准,音色,音量等等的变化,而可以做到平均的发音,对于愈是新的乐曲,这个特点愈
为重要。

传统笛子音色较为突出,而管乐器能用的种类很少,往往就是笛子从头吹到尾,显得单
调。新笛的音色与传统笛子差别较大,除了与笛子组合作以外,也可以与□□声部如弦
乐,笙组等等融合,作为溶剂使用,应用的范围,可以说相当的大。

而其音域,相较于传统笛子偏向高音区的倾向,则比较适中。使用以后除了可以中和笛
子组偏向高音区的趋势以外,也对于整个乐队的管乐中音区得以加强,增加合奏的厚度
以及融合度。

大笛的音域虽然大致相同,但是在音色上由于笛膜的关系,就没有新笛那么具有融合
性,也就是说对于乐队和谐度的建设性,以新笛较佳。

由于上述原因,因此笔者认为乐团中的新笛是大型合奏曲必备的编制,而且是相当重要
的声部。

也许有人就会问了,既然这么好用,难道就没有别人想要用吗?为何只有少数人在用
呢?

这其实与革胡的问题一样,是乐器的质量问题。当然还有一部份是演奏上的问题。

我买过好几把新笛,□□制的,一把好像是四百块吧?由于竹材不甚好,而吹孔等等也
挖得不是很理想,因此音量偏小,用在乐队里几乎听不到。这样的品质,当然就会被大
笛比下去了。

目前能够在乐队真正派上用场的新笛,当然不是这种品质的了。琴园林谷珍先生制作的
新笛(庄桂樱老师使用中),就在音量上大幅提升到时用的地步。而且相较于大笛各个
音孔间音色的不平均,新笛的发音算是颇均衡的。

音量解决后,再来就是演奏的问题了。由于新笛有十一个孔,左手食指要同时按两孔,
而且音阶进行时大部分都要同时动两个手指,对于吹惯了传统竹笛的人来说,似乎一时
难以适应,而且许多笛子技巧都无法使用了。

这一点,由于新笛先天构造所限,在技巧上面的损失,可以说是无法挽回了。换个角度
想,新笛的任务也并不是要展现传统的笛子技巧,而是要他的均衡稳定,从这一点来
说,新笛的改变是符合这样的要求的。

至于十一个孔演奏不便,其实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只要吹笛子可以轻松按闭所有音
孔,那么转为新笛只要一个下午就可以吹出大部分的音阶了。

其实指序根本不成问题,只要熟练即可。问题比较大的反而是能否确实而迅速的按闭所
有需要按的音孔。有些人手形无法放松,造成持笛姿势僵硬,大幅增加了按孔不严而漏
气的机会,当然也就会变得很难吹了。

拉拉杂杂写了一些,只是觉得这个乐器真的不错。有机会大家可以买来试试看,不要再
用长笛来代替了。音色是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09/2/18 10:08:30

职业杀手 [离线]

0☆☆☆☆☆

发帖数:13 积分:103
2楼

☆──────────────────────────────────────☆
   liuqihan (Bolin) 于 2009年09月18日15:20:15 星期五 提到:

原来是这么回事……



谈谈新笛

文:孙沛元 (1999/11/24)


-----------------------------------------------------------------------------
---

新笛这种乐器,大概在十余年前我刚开始接触国乐的时候,还蛮容易买到的。后来两岸
开放交流以后,低音大笛的出现,似乎逐渐把新笛赶出了市场。一般的学校里面,新笛
的踪迹是愈来愈少了。

而在专业乐团中,印象里北市国常用南方的大头箫以及大笛,很少看到用新笛。实验国
乐团似乎是固定有一把新笛的编制,而高市国则一直到了最近,才由庄桂樱老师开始试
用新笛。之前也都是用大笛或者箫来代替。

高市国原本的编制是两把梆笛两把曲笛,但是笔者为乐团编配乐曲时,通常会改采一梆
一曲以及两把新笛的组合。

为什么呢?因为笛子的音色由于笛膜的关系,相当嘹亮。虽然形成了美好的音色,但也
(以下引言省略...)


☆──────────────────────────────────────☆
   luxm (Lu) 于 2009年09月18日15:50:25 星期五 提到:

十一个孔……


谈谈新笛

文:孙沛元 (1999/11/24)


-----------------------------------------------------------------------------
---

新笛这种乐器,大概在十余年前我刚开始接触国乐的时候,还蛮容易买到的。后来两岸
开放交流以后,低音大笛的出现,似乎逐渐把新笛赶出了市场。一般的学校里面,新笛
.................(以下省略)


☆──────────────────────────────────────☆
   bedivere (不问岁月任风歌) 于 2009年09月19日12:59:29 星期六 提到:

我知道我的观点可能在这个版会被拍死。我学过长笛,客观的说,长笛的那种工艺精度,任
凭新笛怎么加孔,加上108个孔,都是望尘莫及的。更往大了说去,西方古典音乐的繁荣的
基础是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发达,是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乐器只有到达了足够的精度和足够
的音域,才能表现出足够丰富的和弦,乐队的配合才成为可能以至于发展成为一种必须。

可是遗憾的是最关键的时候清军打进来了,我们的民族乐器失去了发展成为世界正统的最优
良的时机,正如我们的文明古国一样。

我很喜欢竹笛,我相信所有喜欢竹笛的同学都和我一样是被她那独步天下的极具张力和穿透
力的音色所吸引的。所以在我看来上述的新笛的改良基本上是一种舍本逐末,以己之短搏人
之长,不被大众接受也是自然的事情。其实笛子到底该不该在乐团里当伴奏,都是有争论
的。一直有人提议把民族乐团里的笛子换成箫,二胡换成马头琴……民族乐器如笛子,二
胡,琵琶等,各个都像是从畎亩版筑中杀出来的英雄俊杰,各个个性张扬棱角分明,在现代
新音乐的精良制作中担任出彩乐器是再合适不过了,做做轻音乐,做做电影配乐,都是妖娆
妩媚,风情万种。硬是要逼着它们从良,硬来十二平均律,为别人做和弦,这也太难为人家
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所以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们啊,你们搞民乐,还是要放下学院派
的架子,有精力给竹笛加孔,不如多花些时间深入人民群众中去,多搞演出,多搞创作,多
写几首《牧民新歌》,《扬鞭催马》,《牧笛》这样的脍炙人口的好曲子。话说前述的曲子
都是几十年前文革时期左右写的,你们被毛主席统统赶下了农村,反而就有创作力了。从广
阔天地回来后,生活是舒适了,“大师”的帽子是带上了,优秀作品却难得一见了。

所以,正如毛主席教导的,“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 这也许这才是民乐
的精髓所在,也是民乐生命力之所在!

PS: 本人话本不多,只是看到“新笛”这个名字,遥记当年老爸被忽悠几百块大洋的愤懑
表情,有感而发,有感而发



谈谈新笛

文:孙沛元 (1999/11/24)


-----------------------------------------------------------------------------
---

新笛这种乐器,大概在十余年前我刚开始接触国乐的时候,还蛮容易买到的。后来两岸
开放交流以后,低音大笛的出现,似乎逐渐把新笛赶出了市场。一般的学校里面,新笛
的踪迹是愈来愈少了。

而在专业乐团中,印象里北市国常用南方的大头箫以及大笛,很少看到用新笛。实验国
乐团似乎是固定有一把新笛的编制,而高市国则一直到了最近,才由庄桂樱老师开始试
用新笛。之前也都是用大笛或者箫来代替。

高市国原本的编制是两把梆笛两把曲笛,但是笔者为乐团编配乐曲时,通常会改采一梆
一曲以及两把新笛的组合。

为什么呢?因为笛子的音色由于笛膜的关系,相当嘹亮。虽然形成了美好的音色,但也
(以下引言省略...)


☆──────────────────────────────────────☆
   brotheryan (brother_yan) 于 2009年09月19日13:53:37 星期六 提到:

毛主席的年代,历史只有一个毛主席的年代,那是“翻身农奴得解放”的年代,人们的精神
面貌是与现在大不相同的。所以,只有那个年代才会诞生那样优秀的作品。所以,尽管犯了
极其严重的错误,人们还是原谅了毛主席。
我也很喜欢《扬鞭催马》,演奏的版本也很多,但是,我感觉还是作者自己演奏的更有味
道。我听过唐俊乔演奏的(就是那个大眼睛的女生),虽然在技术上她很老练,但是总感觉
太华丽了,不像是那个年代的东北。
菜鸟,轻拍



我知道我的观点可能在这个版会被拍死。我学过长笛,客观的说,长笛的那种工艺精度,


凭新笛怎么加孔,加上108个孔,都是望尘莫及的。更往大了说去,西方古典音乐的繁荣


基础是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发达,是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乐器只有到达了足够的精度和足


的音域,才能表现出足够丰富的和弦,乐队的配合才成为可能以至于发展成为一种必须。

可是遗憾的是最关键的时候清军打进来了,我们的民族乐器失去了发展成为世界正统的最


良的时机,正如我们的文明古国一样。

我很喜欢竹笛,我相信所有喜欢竹笛的同学都和我一样是被她那独步天下的极具张力和穿


力的音色所吸引的。所以在我看来上述的新笛的改良基本上是一种舍本逐末,以己之短搏


之长,不被大众接受也是自然的事情。其实笛子到底该不该在乐团里当伴奏,都是有争论
的。一直有人提议把民族乐团里的笛子换成箫,二胡换成马头琴……民族乐器如笛子,二
胡,琵琶等,各个都像是从畎亩版筑中杀出来的英雄俊杰,各个个性张扬棱角分明,在现


新音乐的精良制作中担任出彩乐器是再合适不过了,做做轻音乐,做做电影配乐,都是妖


妩媚,风情万种。硬是要逼着它们从良,硬来十二平均律,为别人做和弦,这也太难为人


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所以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们啊,你们搞民乐,还是要放下学院


的架子,有精力给竹笛加孔,不如多花些时间深入人民群众中去,多搞演出,多搞创作,


写几首《牧民新歌》,《扬鞭催马》,《牧笛》这样的脍炙人口的好曲子。话说前述的曲


(以下引言省略...)


☆──────────────────────────────────────☆
   staralone (staralone) 于 2009年09月19日23:53:24 星期六 提到:

左手食指要同时按两孔,我的手指啊……



谈谈新笛

文:孙沛元 (1999/11/24)


-----------------------------------------------------------------------------
---

新笛这种乐器,大概在十余年前我刚开始接触国乐的时候,还蛮容易买到的。后来两岸
开放交流以后,低音大笛的出现,似乎逐渐把新笛赶出了市场。一般的学校里面,新笛
的踪迹是愈来愈少了。

而在专业乐团中,印象里北市国常用南方的大头箫以及大笛,很少看到用新笛。实验国
乐团似乎是固定有一把新笛的编制,而高市国则一直到了最近,才由庄桂樱老师开始试
用新笛。之前也都是用大笛或者箫来代替。

高市国原本的编制是两把梆笛两把曲笛,但是笔者为乐团编配乐曲时,通常会改采一梆
一曲以及两把新笛的组合。

为什么呢?因为笛子的音色由于笛膜的关系,相当嘹亮。虽然形成了美好的音色,但也
(以下引言省略...)


☆──────────────────────────────────────☆
   liuqihan (Bolin) 于 2009年09月20日10:44:47 星期天 提到:

首先声明一点,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仅仅因为观点在本版被拍。

其实我的观点与你不谋而合呢,民乐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单纯的向西方古典音乐学习是繁荣
不了民族音乐的。我转发那篇帖子的原意其实是在于新笛的和声作用而不在新笛本身,我们
乐团有意建立新笛声部,但是无意买新笛。

其实民乐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不是高度机械化的,于是演奏员可以通过口手在细节上调整音高
调整音色,获得十分细腻的表现力。固然,演奏员需要付出更高的努力才能中控制好音色和
音准,但所获得的艺术效果也是非凡的。长笛很容易获得音色的统一,音准应该也没有竹笛
难控制吧,于是长笛可以演奏一些高速的音程复杂的乐曲,竹笛很难做到。但同时,我觉
得,长笛也就一定程度上被局限在这种高速高难的艺术表现上了,因为在慢曲子上它能做的
细节处理要少得多。这种制造乐器的差异或许可以理解为中西民族性差异的一种反映,所以
我觉得即便清军不进关,民乐可能还是不会机械化。或者说,从民乐的角度来看,长笛并不
比竹笛先进。西方古典音乐追求统一音色、追求严格音准,但民乐恰恰在运用音色不统一、
音准变化来获得表现力。

至于近现代的加键改良,其实一直也都是受争议的。在旋律声部基本上都被彻底唾弃了,在
和声声部上,由于控制上的简易,还是被部分乐队接受的。但就我看过的不多的民乐视频,
用低音笛带新笛的乐队很多,我还没见过使用加键新笛的。

民族乐器是有些太个性分明,在乐队里达不到向西洋管弦乐队的合和的效果。但这种合和是
否是合奏所必需的呢?我以为未必,这也是一种音乐理念上的差异。古典西洋乐器都是回避
物理上所谓的噪音,而追求乐音的,但民乐中古琴、琵琶、箫等乐器如果完全没有物理上所
谓的噪音就基本上没有生命了,正是每种乐器所含有的噪音成分使得民乐有特别丰富的色彩
变化。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可能只有起融合作用的阮族、新笛、笙、大提等乐器的音色能在物
理上称为乐音。这种特质构成了民乐合奏的特点,使得民乐合奏不是简单对西洋交响乐的模
仿。至于最终的表现力,空口无凭,建议你到乐团的ftp(202.38.72.93)上下载一些真正
有分量的民乐合奏听一听,推荐月儿高、嫦娥。就像不能拿轻音乐来衡量西方古典音乐一
样,也不因该拿轻音乐来衡量民乐的深度。

P.S.同学会吹长笛有没有兴趣来乐团玩啊?
发表于 2016/3/2 3:18:35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