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的NMOU回忆之一
浏览量:7468 回帖数:0
          
            
            1楼
          
            
              
2006年夏天,我是个很小很傻的孩子,怀着各种各样的憧憬,来到了科大。进大学之前
就听高中老师说过大学有社团,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的团体。对于当时那个腼
腆胆怯的我来说,最大的爱好就是篮球和古筝。不过,当时社团招新的几天,宿舍里有
很多爸妈拿来的吃的,于是基本不走报栏路,于是硬是没碰到民乐团,只加了篮协(不
久篮协就解散了= =|||)后来是系里的迎新晚会,我想报古筝独奏节目,可是不知到哪
能借到古筝。巧的是系学生会文艺部的小c师兄说他有位室友是民族乐团的,可以借到古
筝。就这样认识了小新。
当时我觉得手机没啥用,就还没有手机,把小新师兄的号码记在电话簿上,用寝室电话
联系,小新师兄又给了我王楠团长的电话,这回我觉才得固定电话好麻烦,借了同学的
手机和手机卡= =|||王楠团长也就成了SiM卡里第一个电话号码。电话里我跟团长说,我
二胡勉强过了五级,古筝考过10级。团长很高兴,说古筝不是常规编制,最多也就需要
一个,就把我编入二胡声部了。
说起学古筝,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8岁,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课课后插图是“认识民
族乐器”,我看来看去觉得那个叫古筝的东西长得挺新鲜,就跟妈妈说我要学这个。妈
妈就去市儿少中心找老师,顺便报了奥数班。念完二年级我就去念了五年级,五年级毕
业上初中时考了四级,渔舟唱晚和浏阳河,初二时考了七级,寒鸦戏水和春涧流泉。然
后学八级的将军令和雪山春晓,开始隐隐觉得提高很慢,考中央音乐学院的八级时,一
半是紧张一半是技术问题,我没考过。于是我和妈妈另找了老师重新练基本功,然后学
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秦桑曲、战台风和幸福渠水到俺村。考过八级后,想考民族管弦
乐协会的十级,就学了春江花月夜和汉江韵两首技术上很水的曲子,用幸福渠和汉江考
了十级,这时恰好初四毕业。上了高中,古筝还继续练着,妈妈说学个容易拿的吧,古
筝那么大拿着费劲,于是找了妈妈的一位上司(是区教委的老师)教二胡,就暑假寒假
学了几节课,勉勉强强学到山村变了样,考了一下上海音乐学院的五级,得了个代表勉
强通过的黑皮证书。
回归大学。进了乐团,跟小新师兄约好在西活见面,那是我第一次来西区。见到小新师
兄,第一感觉就是,肯定是少年班没错……见到了可爱的王楠团长,严厉而又强大的顺
哥,马俊师兄,还有闫露师姐。顺哥让我拉□□看看,我自然拉得一塌糊涂,顺哥很仔
细地指点我的问题,还表演了一下,令我膜拜不已。从西区走回东区路上知道小新居然
比我还小一岁,葫芦丝转成笙,我觉得这位小师兄很强人也很好,他也成了第一位在乐
团认识的朋友。
后来的常规排练,我觉得既然参加了就要认真对待,于是从没缺席过排练。王楠团长当
时是指挥。排练中,认识了05级拉二胡的龚震师兄,弹古筝的张蔚哲师姐(当时的第一
印象是额头好大= =|||),打打击的张继伟师姐,04级弹琵琶的美女黄思敏师姐,清瘦的
洪继展师兄,不常来排练的扬琴董潇师姐,03级弹琵琶的姚远师姐,拉二胡的夏婧师姐
和胡怡师姐,拉中胡的罗瑞师兄。同级的小帅哥卢潇鸣,还有地空的一位学阮的姐姐,
很久以后才知道名字,刘曦。还有经常来客串二胡和指挥的张洁,永远整齐黑亮的偏分
头发和皮鞋。当时我还很腼腆,而且是个新人,只是参加参加排练,乐团的各项事务完
全不了解,平时常说话的除了小新就是卢潇鸣和张继伟。下学期接近专场时,我飞天的
降B调快板还走不下来,我就每天在宿舍扰民地练,居然走下来了。选修了基础乐理课,
古筝没有带来,王楠团长又不借团里的筝给我,于是我来了二胡,成绩一塌糊涂,我就
趁五一跑回遥远的黑龙江把自己的筝搬来了。线性代数期中考试正好是某次排练,我只
答了一个小时就提前交卷跑来排练,结果只打了77分……
飞天专场来了,这是我第一次以二胡的身份上台,着实有点紧张。花好月圆我如履薄冰
地拉着简化节奏,达姆达姆小心地盯着指挥还用脚打着拍子……当时演出人员着实不多
,观众也真可谓门可罗雀,我的同学都一个都没来,浪费了印刷精美的小票和书签啊。
专场中我认识了全才的李珂师兄,我还把柳琴的弦玩断了。还膜拜了姚远师姐和李珂师
兄的西楚霸王,才知道原来师姐是乐团第一个古筝十级,我的差距还很大。还认识了很
有趣的陈亚老师,当时他摸着他的光额头说他是大四的,我怎么也不信,后来才知道是
歌舞剧院的专业老师~当时刘桂琳师兄从美国回来,吹了一曲乡歌,董潇师姐只练了一遍
就给她伴奏,我知道乐团里强人真的好多啊。
转眼间大一就结束了
            
            
       
              
                  
            
          
          
        2006年夏天,我是个很小很傻的孩子,怀着各种各样的憧憬,来到了科大。进大学之前
就听高中老师说过大学有社团,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的团体。对于当时那个腼
腆胆怯的我来说,最大的爱好就是篮球和古筝。不过,当时社团招新的几天,宿舍里有
很多爸妈拿来的吃的,于是基本不走报栏路,于是硬是没碰到民乐团,只加了篮协(不
久篮协就解散了= =|||)后来是系里的迎新晚会,我想报古筝独奏节目,可是不知到哪
能借到古筝。巧的是系学生会文艺部的小c师兄说他有位室友是民族乐团的,可以借到古
筝。就这样认识了小新。
当时我觉得手机没啥用,就还没有手机,把小新师兄的号码记在电话簿上,用寝室电话
联系,小新师兄又给了我王楠团长的电话,这回我觉才得固定电话好麻烦,借了同学的
手机和手机卡= =|||王楠团长也就成了SiM卡里第一个电话号码。电话里我跟团长说,我
二胡勉强过了五级,古筝考过10级。团长很高兴,说古筝不是常规编制,最多也就需要
一个,就把我编入二胡声部了。
说起学古筝,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8岁,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课课后插图是“认识民
族乐器”,我看来看去觉得那个叫古筝的东西长得挺新鲜,就跟妈妈说我要学这个。妈
妈就去市儿少中心找老师,顺便报了奥数班。念完二年级我就去念了五年级,五年级毕
业上初中时考了四级,渔舟唱晚和浏阳河,初二时考了七级,寒鸦戏水和春涧流泉。然
后学八级的将军令和雪山春晓,开始隐隐觉得提高很慢,考中央音乐学院的八级时,一
半是紧张一半是技术问题,我没考过。于是我和妈妈另找了老师重新练基本功,然后学
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秦桑曲、战台风和幸福渠水到俺村。考过八级后,想考民族管弦
乐协会的十级,就学了春江花月夜和汉江韵两首技术上很水的曲子,用幸福渠和汉江考
了十级,这时恰好初四毕业。上了高中,古筝还继续练着,妈妈说学个容易拿的吧,古
筝那么大拿着费劲,于是找了妈妈的一位上司(是区教委的老师)教二胡,就暑假寒假
学了几节课,勉勉强强学到山村变了样,考了一下上海音乐学院的五级,得了个代表勉
强通过的黑皮证书。
回归大学。进了乐团,跟小新师兄约好在西活见面,那是我第一次来西区。见到小新师
兄,第一感觉就是,肯定是少年班没错……见到了可爱的王楠团长,严厉而又强大的顺
哥,马俊师兄,还有闫露师姐。顺哥让我拉□□看看,我自然拉得一塌糊涂,顺哥很仔
细地指点我的问题,还表演了一下,令我膜拜不已。从西区走回东区路上知道小新居然
比我还小一岁,葫芦丝转成笙,我觉得这位小师兄很强人也很好,他也成了第一位在乐
团认识的朋友。
后来的常规排练,我觉得既然参加了就要认真对待,于是从没缺席过排练。王楠团长当
时是指挥。排练中,认识了05级拉二胡的龚震师兄,弹古筝的张蔚哲师姐(当时的第一
印象是额头好大= =|||),打打击的张继伟师姐,04级弹琵琶的美女黄思敏师姐,清瘦的
洪继展师兄,不常来排练的扬琴董潇师姐,03级弹琵琶的姚远师姐,拉二胡的夏婧师姐
和胡怡师姐,拉中胡的罗瑞师兄。同级的小帅哥卢潇鸣,还有地空的一位学阮的姐姐,
很久以后才知道名字,刘曦。还有经常来客串二胡和指挥的张洁,永远整齐黑亮的偏分
头发和皮鞋。当时我还很腼腆,而且是个新人,只是参加参加排练,乐团的各项事务完
全不了解,平时常说话的除了小新就是卢潇鸣和张继伟。下学期接近专场时,我飞天的
降B调快板还走不下来,我就每天在宿舍扰民地练,居然走下来了。选修了基础乐理课,
古筝没有带来,王楠团长又不借团里的筝给我,于是我来了二胡,成绩一塌糊涂,我就
趁五一跑回遥远的黑龙江把自己的筝搬来了。线性代数期中考试正好是某次排练,我只
答了一个小时就提前交卷跑来排练,结果只打了77分……
飞天专场来了,这是我第一次以二胡的身份上台,着实有点紧张。花好月圆我如履薄冰
地拉着简化节奏,达姆达姆小心地盯着指挥还用脚打着拍子……当时演出人员着实不多
,观众也真可谓门可罗雀,我的同学都一个都没来,浪费了印刷精美的小票和书签啊。
专场中我认识了全才的李珂师兄,我还把柳琴的弦玩断了。还膜拜了姚远师姐和李珂师
兄的西楚霸王,才知道原来师姐是乐团第一个古筝十级,我的差距还很大。还认识了很
有趣的陈亚老师,当时他摸着他的光额头说他是大四的,我怎么也不信,后来才知道是
歌舞剧院的专业老师~当时刘桂琳师兄从美国回来,吹了一曲乡歌,董潇师姐只练了一遍
就给她伴奏,我知道乐团里强人真的好多啊。
转眼间大一就结束了
                    
	
发表于 2008/2/26 2:3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