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各种科学把妹法~

楼主

liaonongdi [离线]

4★★★★☆

发帖数:101 积分:881
1楼

巴甫洛夫把妹法
曾经有一位生物学人士,公布了工科把妹第一弹,暨“巴甫洛夫把妹法”:

每天给你那位心仪的女同事/女同学的抽屉里都放上精心准备的早餐,并且保持缄默不语,无论她如何询问,都不要说话。

如此坚持一至两个月,当妹子已经对你每天的准时早餐习以为常时,突然停止送餐,她心中一定会产生深深的疑惑及失落,同时会满怀兴趣与疑问找到你询问,这时再一鼓作气将其拿下。

此法借鉴了不朽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之“条件反射试验”,故名“巴甫洛夫把妹法”。


发表于 2010/4/5 23:48:05

QQ糖 [离线]

4★★★★☆

发帖数:101 积分:908
2楼

薛定谔把妹法
薛定谔把妹法乃是建立在巴甫洛夫把妹法之上的威力加强版:

每天早上,你拿出一个硬币抛掷,让伟大的随机性来决定今天是否给妹子送早餐。

这样,当妹子每天打开抽屉之前,都不知道是否有早餐,而早餐的有无乃是一个独立随机事件,完全无法推测。每天的早餐对于妹子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存在,妹子将逐渐为这一神秘的现象所吸引,最终将不可避免的对这个送餐人产生极大的兴趣,你在她的心中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个谜一样的男子,这一刻薛定谔附体,带着量子论般深沉的哀愁,让她从此不能自拔!

总结:此帖将“早餐把妹”这样一个物理现象提升到了科学研究的领域,为了深入研究,故开创“早餐把妹学”在此暂设立两条基本假设为公理:

1 妹早上必然打开抽屉。
2 妹能感受到可能放在抽屉里的早餐。
(即能感觉到抽屉里有早餐,且对其做出反映)

------------------------------------------------------------------

请给我这个谜一样的男子,这一刻薛定谔附体,带着量子论般深沉的哀愁,让我从此不能自拔!


      
发表于 2010/4/6 4:09:39

浙江魅族 [离线]

3★★★☆☆

发帖数:96 积分:690
3楼

测不准把妹法(加强补丁)
如果抛硬币的结果为当天不送早餐,那么就拍一张本来可能送出的早餐图,显示清楚各种食物、饮料、水果的搭配,包括原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放在妹子的抽屉里。

如果抛硬币的结果是当天送早餐,那么就将准备好的早餐放到搅拌机里,打碎搅拌均匀成糊状,并包好放在妹子的抽屉里。


这样一来,妹子要么吃得到早餐,但不知道吃的是什么东西;要么很清楚今天早餐食谱,但是吃不到,进而对海森堡的吃不准原理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颗扑通扑通乱跳的芳心就这样在物理学的强大引力场下被俘获了。


      
发表于 2010/4/6 10:40:08

xzhongbao [离线]

4★★★★☆

发帖数:94 积分:844
4楼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把妹法
操作1:当你心仪的女同事/女同学在无意之间为你做了一点小事,向你认真地微笑,或者称赞你的时候,就在她抽屉里都放上精心准备的早餐,并且保持缄默不语,无论她如何询问,都不要说话。(她并不知道会是谁放的)

原则是:她没有对你示好,就不放,她有一点点好,就通过放早餐(正强化),她如果对你表示厌恶,可以用不动声色的负强化(具体的可以参考她讨厌什么)。

如此以往操作下去(基本上也比较省早餐钱),总之是要比巴甫洛夫来得高效一点。

操作2:当你心仪的女同事/女同学在无意之间来你房间一次的时候,给她以奶茶的正强化刺激。

操作3:当你心仪的女同事/女同学在无意之间触碰到你的时候,给她以巧克力的正强化刺激。

操作4:当你心仪的女同事/女同学在无意之间…………给她…………的正强化刺激

…………

也就是说,强化刺激是可以无处不在的,但是不论如何,负强化是要慎用的,斯金纳等人也指出负强化的效果很难跟正强化相提并论…… 具体而言,当心仪的mm有意无意的做出有利于二人关系的行为时,统计其次数,并在平均正强化量一定的情况下随机的给予正向刺激。人们会用一种赌博的心态来对待VR程序表,三番五次的尝试。长此以往,成功在望矣。


      
发表于 2010/4/6 11:38:25

李宝玉 [离线]

3★★★☆☆

发帖数:92 积分:783
5楼

帕金森把妹法:
明天给你那位心仪的女同事/女同学的抽屉里都放上精心准备的早餐28份,没错也就是四周且包含休息日的量,并且保持缄默不语,无论她如何询问,都不要说话。

如此只需一天,你那堆满她书桌的早餐一定给她带来了不朽的震惊与惊慌,此时趁她惊魂未定一举拿下。

此法参考了著名的帕金森法则,帕金森法则认为,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度与所分配的完成任务的时间密切相关。这就是不断迫近的最终时限的魔力。如果给你24 小时去完成一项任务,时间的压力促使你集中精力去执行,别无选择只能做最重要的部分。同样的任务,如果给你1周去完成,它就换来了小题大作的6天。如果给你2个月的时间,但愿不要这样,它就变成了一场精神磨难。因为精力更高度集中,短时限内做出的最终产品通常不比长时限内做出来的差,甚至质量更高。


      
发表于 2010/4/6 20:33:17

慢度一生 [离线]

1★☆☆☆☆

发帖数:202 积分:1129
6楼


薛定谔的猫..汗...

      
发表于 2010/4/6 22:48:38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