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山河集团程理财充满腥风血雨的发迹史:爆炸血案两人惨死
浏览量:1149 回帖数:0
1楼
2011年1月10日上午九时许,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隆”声,震惊湖北的爆炸血案在山河建设集团总部四楼发生。爆炸现场极其血腥、恐怖,两人当场惨死。退伍军人周生成为屈死的冤魂,山河集团董事长程理财侥幸躲过一劫。
然而,这宗震惊湖北的爆炸血案,山河集团却掩盖事实真相,斥巨资花费3400余万元严密封锁消息,封堵媒体新闻。死者周生为何要与程理财拼命?程理财究竟对周生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程理财百般掩盖事实真相,花重金封锁新闻媒体,对外扬言是空调爆炸,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退伍军人讨要报酬未果最终走上绝路
2011年1月10日上午,时年49岁的退伍军人周生,写下16页遗书,于2011年1月10日上午9时许,来到山河建设集团总部——武昌友谊大道山河大厦办公楼找程理财讨公道。
之前程理财与周生曾达成协议,周生帮山河建设集团承接某医院建设工程项目,承接工程后获取一定数额的报酬(中介费)。周生跑上跑下忙了两年多的时间,他大量借贷、出资,最终为山河集团承接到医院建设工程。工程到了手,可程理财竟出尔反尔,就是不认帐,就是不支付报酬(中介费)。周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找程理财讨要报酬未果,他屡遭债主围追堵截逼债。哀莫大于心死。周生的做法些许有些悲壮,但实属万般无奈,于是他腰缠雷管、炸药,最后一次找程理财“理论”,
周生来到了总经理吕达的办公室。可怜的吕达尚不了解事情全部经过(37岁,任总经理不到3个月)与周生话不投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周生从背后抱住吕达,拉响了雷管,俩人双双爆炸身亡。
爆炸惨案发生后,程理财不是深刻反省自己的恶行,却极力掩盖事实真相,极力封锁消息,竭尽全力封堵媒体新闻,对外扬言是“空调爆炸”,花费了3400余万元将一个人命关天的惊天大案“摆平”,事后,程理财还说:“没有我花钱摆不平的事!”两条人命在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眼中竟视若草芥。
巧取豪夺偷逃巨额国家税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山河集团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山河建设集团在当地建筑行业小有名气。山河集团每年享受国家数百万元返税款。但这数百万元钱根本没有返还到该享受返税政策的二级单位、分公司以及项目经理的身上,而被山河集团董事长程理财中饱私囊。
知情人透露,程理财在公司非法谋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从来不交纳个人所得税,偷逃巨额国家税款。
2002年,程理财偷漏巨额税款被他人举报后,受到团风县地税部门的追查,却被他花费40万元“摆平”。程理财暴富,榨取的是项目经理与广大职工的血汗钱。程理财还非法放高利贷,将企业利润、银行贷款、国家返税资金等以高出银行同期利率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贷给下属的项目经理,层层盘剥,每年从中获取数百万元甚至高达数千万元的非法利益。
为了暴富,程理财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如2004年,“汇文新都”项目的900万元利息就被其一次性全部贪占。
程理财究竟有何通天本领,肆意鲸吞、侵占集体和他人股份、资产,他偷税漏税、截留、贪占公司员工的爱心捐款,大肆行贿且生活作风极度糜烂,干了那么多违法犯罪的勾当,为何迟迟得不到法律的追究?
连环作假偌大山河集团变为“私有”
贪红了眼的程理财巧取豪夺,手法极其低劣。买通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大肆造假、做假。虚假出资注册、虚设股东、伪造股东大会记录、伪造股东签字。通过做假一步步、一环套一环地将集体和他人的资产和股权全部鲸吞、侵占,偌大的一个山河集团公司变为他个人(家族)所有。
记者梳理诸多材料发现,1998年,詹才波和黄冈市淋山河建筑集团公司签订协议,山河市场更名为黄冈市淋山河建筑集团山河市场,但原所有权不变。
据湖北省黄冈中冈审计事务所当时的评估报告显示,山河市场评估价为951.5万元,詹才波占集团公司51.3%股权,淋山河镇政府占48.7%。
1999年5月,黄冈市淋山河建筑集团公司再次增资扩股,更名为黄冈市淋山河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800万元。詹才波再以645万元资产入股,包括山河宾馆和其他固定资产595万元,现金50万元。但是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詹才波持股比例却由51.3%降至11.1%。
据记者获得的工商局登记资料显示,原来淋山河建筑集团公司的1856万元却变为新成立公司的股本,也就是说1999年的那一次变更登记中,不仅詹才波的股份平白沦落,淋山河镇政府的48.7%股权亦落入他人囊中。
程理财鲸吞、侵占集体和他人的股权资产,本是一件蛇吞象和滑天下之大稽的离奇案件,本应得到湖北有关政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及时查处,可是,他负隅顽抗频频出招,上窜下跳四出活动。他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已开脱罪责。
上述案件不得不引发质疑,程理财鲸吞、侵占集体和他人股份、资产达数亿元,如此惊天大案,湖北有关政法部门不调查、不处理,甚至百般搪塞,为其开脱罪责,究竟在为谁服务?
涉嫌违法高利转贷月息高达10%
除去董事长程理财被指通过不法手段侵占股权外,山河集团的经营也受人诟病。
据山河集团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披露,差不多从2006年开始,山河集团就开始大规模对外高利转贷。“之前的规模一直比较小,2006年后放贷规模开始逐渐变得大起来。”
据了解,黄冈市银监局从2008年起,多次接到举报称山河集团存在高利转贷的行为。“月息少的3%,多的能甚至达到10%。但是山河集团从银行拿到的贷款,月息仅在0.3%-0.4%。山河集团就可以从中赚取了巨额的暴利。”
从理论上来说,类似山河集团贷款存在很多的风险。万一公司出现意外事件,导致公司往外放款无法收回,极有可能会酿成大祸。”上述银监分局人士对此不无担心。
按相关规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应对贷款风险完成调研、审查、核查,以加强对企业高利转贷行为的监控。实际上,这些监控有时并没有发挥功效。“山河集团的一个项目就曾通过湖北建设银行总行在武汉青山支行拿到10亿元以上的贷款授信。在某种程度上,银行早已和贷款企业形成了利益纽带关系。”上述匿名人士如是说,
山河集团是地方重要的支柱企业,拥有庞大的财力物力,也是高层领导所重视关注的地方品牌,因此建立了庞大的人脉关系网。地方少数官员为求升迁,不是埋头搞工作,走正道,而是卖身投靠,搞政商合流,打着为企业服务的旗号,成为企业老板的走卒,以此来寻求晋升之道。贪腐官员被拉下水后,受制于企业老板,只有曲意逢迎,双方勾结,构成地方豪强势力,肆意妄为,视公平正义如草芥,把党纪国法当摆设。
山河集团内幕耸人听闻,董事长程理财命案在身,却依然逍遥法外,究竟是什么人在幕后为程理财撑腰壮胆,极力保护他?难道真是金钱可以通神?这样的全国人大代表不罢免,这样的恶人不打击,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政府还有什么公信力,政法机关还如何担当人民群众的保护神?公平何在、正义何在?
然而,这宗震惊湖北的爆炸血案,山河集团却掩盖事实真相,斥巨资花费3400余万元严密封锁消息,封堵媒体新闻。死者周生为何要与程理财拼命?程理财究竟对周生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程理财百般掩盖事实真相,花重金封锁新闻媒体,对外扬言是空调爆炸,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退伍军人讨要报酬未果最终走上绝路
2011年1月10日上午,时年49岁的退伍军人周生,写下16页遗书,于2011年1月10日上午9时许,来到山河建设集团总部——武昌友谊大道山河大厦办公楼找程理财讨公道。
之前程理财与周生曾达成协议,周生帮山河建设集团承接某医院建设工程项目,承接工程后获取一定数额的报酬(中介费)。周生跑上跑下忙了两年多的时间,他大量借贷、出资,最终为山河集团承接到医院建设工程。工程到了手,可程理财竟出尔反尔,就是不认帐,就是不支付报酬(中介费)。周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找程理财讨要报酬未果,他屡遭债主围追堵截逼债。哀莫大于心死。周生的做法些许有些悲壮,但实属万般无奈,于是他腰缠雷管、炸药,最后一次找程理财“理论”,
周生来到了总经理吕达的办公室。可怜的吕达尚不了解事情全部经过(37岁,任总经理不到3个月)与周生话不投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周生从背后抱住吕达,拉响了雷管,俩人双双爆炸身亡。
爆炸惨案发生后,程理财不是深刻反省自己的恶行,却极力掩盖事实真相,极力封锁消息,竭尽全力封堵媒体新闻,对外扬言是“空调爆炸”,花费了3400余万元将一个人命关天的惊天大案“摆平”,事后,程理财还说:“没有我花钱摆不平的事!”两条人命在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眼中竟视若草芥。
巧取豪夺偷逃巨额国家税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山河集团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山河建设集团在当地建筑行业小有名气。山河集团每年享受国家数百万元返税款。但这数百万元钱根本没有返还到该享受返税政策的二级单位、分公司以及项目经理的身上,而被山河集团董事长程理财中饱私囊。
知情人透露,程理财在公司非法谋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从来不交纳个人所得税,偷逃巨额国家税款。
2002年,程理财偷漏巨额税款被他人举报后,受到团风县地税部门的追查,却被他花费40万元“摆平”。程理财暴富,榨取的是项目经理与广大职工的血汗钱。程理财还非法放高利贷,将企业利润、银行贷款、国家返税资金等以高出银行同期利率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贷给下属的项目经理,层层盘剥,每年从中获取数百万元甚至高达数千万元的非法利益。
为了暴富,程理财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如2004年,“汇文新都”项目的900万元利息就被其一次性全部贪占。
程理财究竟有何通天本领,肆意鲸吞、侵占集体和他人股份、资产,他偷税漏税、截留、贪占公司员工的爱心捐款,大肆行贿且生活作风极度糜烂,干了那么多违法犯罪的勾当,为何迟迟得不到法律的追究?
连环作假偌大山河集团变为“私有”
贪红了眼的程理财巧取豪夺,手法极其低劣。买通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大肆造假、做假。虚假出资注册、虚设股东、伪造股东大会记录、伪造股东签字。通过做假一步步、一环套一环地将集体和他人的资产和股权全部鲸吞、侵占,偌大的一个山河集团公司变为他个人(家族)所有。
记者梳理诸多材料发现,1998年,詹才波和黄冈市淋山河建筑集团公司签订协议,山河市场更名为黄冈市淋山河建筑集团山河市场,但原所有权不变。
据湖北省黄冈中冈审计事务所当时的评估报告显示,山河市场评估价为951.5万元,詹才波占集团公司51.3%股权,淋山河镇政府占48.7%。
1999年5月,黄冈市淋山河建筑集团公司再次增资扩股,更名为黄冈市淋山河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800万元。詹才波再以645万元资产入股,包括山河宾馆和其他固定资产595万元,现金50万元。但是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詹才波持股比例却由51.3%降至11.1%。
据记者获得的工商局登记资料显示,原来淋山河建筑集团公司的1856万元却变为新成立公司的股本,也就是说1999年的那一次变更登记中,不仅詹才波的股份平白沦落,淋山河镇政府的48.7%股权亦落入他人囊中。
程理财鲸吞、侵占集体和他人的股权资产,本是一件蛇吞象和滑天下之大稽的离奇案件,本应得到湖北有关政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及时查处,可是,他负隅顽抗频频出招,上窜下跳四出活动。他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已开脱罪责。
上述案件不得不引发质疑,程理财鲸吞、侵占集体和他人股份、资产达数亿元,如此惊天大案,湖北有关政法部门不调查、不处理,甚至百般搪塞,为其开脱罪责,究竟在为谁服务?
涉嫌违法高利转贷月息高达10%
除去董事长程理财被指通过不法手段侵占股权外,山河集团的经营也受人诟病。
据山河集团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披露,差不多从2006年开始,山河集团就开始大规模对外高利转贷。“之前的规模一直比较小,2006年后放贷规模开始逐渐变得大起来。”
据了解,黄冈市银监局从2008年起,多次接到举报称山河集团存在高利转贷的行为。“月息少的3%,多的能甚至达到10%。但是山河集团从银行拿到的贷款,月息仅在0.3%-0.4%。山河集团就可以从中赚取了巨额的暴利。”
从理论上来说,类似山河集团贷款存在很多的风险。万一公司出现意外事件,导致公司往外放款无法收回,极有可能会酿成大祸。”上述银监分局人士对此不无担心。
按相关规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应对贷款风险完成调研、审查、核查,以加强对企业高利转贷行为的监控。实际上,这些监控有时并没有发挥功效。“山河集团的一个项目就曾通过湖北建设银行总行在武汉青山支行拿到10亿元以上的贷款授信。在某种程度上,银行早已和贷款企业形成了利益纽带关系。”上述匿名人士如是说,
山河集团是地方重要的支柱企业,拥有庞大的财力物力,也是高层领导所重视关注的地方品牌,因此建立了庞大的人脉关系网。地方少数官员为求升迁,不是埋头搞工作,走正道,而是卖身投靠,搞政商合流,打着为企业服务的旗号,成为企业老板的走卒,以此来寻求晋升之道。贪腐官员被拉下水后,受制于企业老板,只有曲意逢迎,双方勾结,构成地方豪强势力,肆意妄为,视公平正义如草芥,把党纪国法当摆设。
山河集团内幕耸人听闻,董事长程理财命案在身,却依然逍遥法外,究竟是什么人在幕后为程理财撑腰壮胆,极力保护他?难道真是金钱可以通神?这样的全国人大代表不罢免,这样的恶人不打击,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政府还有什么公信力,政法机关还如何担当人民群众的保护神?公平何在、正义何在?
发表于 2017-7-19 14:42:18 最后修改于 2017/7/19 14:4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