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科大民乐团生涯(一)
浏览量:6855 回帖数:0
          
            
            1楼
          
            
              
前段时间,群里争吵嚷嚷着要写团史,还群发了消息,鼓励团员们都来写几句。我在这
里算是响应了团领导们的号召吧,也来写点东西,顺便借此回忆一下我在中科大民乐团
里将近四年的时光。
其实我在乐团的经历是一波三折的。一些元老级的团员认识我,一些新近的团员认识我
,中间的一批团员对我不太熟悉。我对民乐团的记忆也是分为两段的,中间有两年多的
空白,因为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我基本上是在网吧和宿舍的电脑前度过的。可能看到
这里大家有些糊涂,根据一般讲故事的惯例,我还是从头开始叙说吧!
那是2004年,我结束了自己的高中生涯,心中满怀着憧憬和梦想,正准备开始我的大学
生活,幻想着自己能在那个陌生的新世界里,做出一般属于自己的成绩。我是在高中毕
业的那个暑假开始学习笛子的。刚刚结束了高考,惆怅中的我整天在家中无所事事,我
妈有些看不下去了,说要是天天这样在家里呆下去,非憋出什么毛病来不可。正好当时
我妈有一个老乡,吹笛子很有一手,虽然没有正经的拜过老师,但是确实吹的很棒,很
好听,算是自学成才。当然,我妈让我学笛子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那就是买根笛子比
买把二胡或者琵琶什么的便宜了许多。其实一开始,我妈还以为花十几块钱随便买根就
行了,结果被别人给鄙视了,后来,我妈一狠心,花了一百五十给我定做了一根,在笛
身上刻上了“为曾梁先生制”几个朱红色的字,这就是我的第一根笛子,E调的,直到现
在我还在用它,它也是目前为此我最喜欢的一根。
笛子买好了,接着就拜好老师,开始学笛子。在那个暑假里,我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
上了大约七八次课,从如何吹响笛子开始,一直把两个八度的音全部吹响,到了最后学
会了一首独奏曲《欢乐歌》,我的第一首独奏曲。这也是我妈的要求,她是一个性子很
急的人,投入了的东西一定要看到成效,所以我是硬着头皮把那首曲子给吹了下来,在
现在看来,那时候吹的无论从音准、音色还是节奏、风格和韵味,都是很差劲的,但是
我能不断气的把整首曲子吹下来,还能让别人听出来我吹的就是《欢乐歌》,这连我的
那位老师都感到很惊奇。最后在最后一次课结束后,他给了我两根笛子,一根D调,一根
C调,叫我上学后好好的练,他笛子多的我数不过来,那两根是他多出来的,再加上是我
妈的老乡,所以就算是送给我了。后来这两根笛子都被中科大寝室里的暖气烤裂开了,
裂了好几个口子,不成样子了,已经无法吹响,在大学毕业前,我悄悄的把这两根笛
子拿出来给丢掉了。就这样,我把这三根笛子装进行李箱底,一起拖到了中科大。
说起我和民乐团的相识,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师兄——闵百里,他也算是
民乐团成立时的几个元老之一。我跟他第一次见面是在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以师兄
的身份邀我见面,因为我跟他高中时的班主任是同一个老师,再加上考上的大学又是相
同的,所以我的班主任就把我介绍给了师兄。他带我在他家里面转了几圈,聊了会天。
他问我有什么兴趣,我想了想,就说喜欢吹笛子,其实那时我才吹了一个多月,谈不上
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随口就说出来了,他听见我这样说,感到很高兴,说自己就是
民乐团的,乐团正好缺吹笛子的。当时老团长刘桂林就要出国了,马骏和肖可畏的水平
还有一些欠缺,团里有江辰、龚芳菲和鱼头三个人吹笛子高手,可鱼头好像也要离开合
肥了(貌似后来去了广州),龚芳菲行将毕业,需要找工作,所以来的也不多,江辰要
转做指挥,所以还是比较缺吹笛子的。等从他家里出来,师兄就领着我直奔网吧,我当
时还没有接触过网络,只是打过一些单机游戏,我坐在电脑前不知道该干什么,师兄给
了我一个帐号,帮我进入了迷天,叫我随便看看。我就在那里东点一下,西点一下
,他在那里给江辰发了封站内信,说自己有一个喜欢吹笛子的师弟要来中科大,江辰回
信表示了欢迎。后来等我来到了中科大,闵师兄就带领我看了一次例行的排练,我记得
当时是在西活下面的舞蹈厅里,指挥的是刘桂林,排练的曲子是《瑶族舞曲》等,这算
是我跟中科大民乐团的第一次接触了。后来在另一个例行排练的晚上,在西活的309里面
,师兄正是把我介绍给了江辰,我第一次见到了江辰,江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白
面书生,挺有礼貌的,这就是我对江辰最初的记忆。应该说,在那一批元老的团员里,
我对江辰的印象是最
深的了。那时候刘桂林已经出国了,江辰就是乐团的指挥,经常拿着根筷子当作指挥棒
在那指挥。后来江辰邀请我旁观了乐团的排练。当时乐团的人员还不多,不足10个,不
过高手挺多的,琵琶有金曦,二胡有张顺和彭鹏,笛子有龚芳菲。这几个人都挤在309那
个不大的教室里排练,很挤。我在门后面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看着排练
。
就这样我接触到了乐团。后来我也来过几次,旁观乐团的例行排练,但是什么也听不懂
。排练总是断断续续的,而且经常是一个晚上就在那里连那么一小段,重复了一遍又一
遍,这让在一旁本来就听得不是很懂的我觉得昏昏欲睡。于是后来我去的越来越少了。
有几次,晚上路过西活时,会听见上面309里面有人在吹笛子,我就会跑上去,通常是江
辰和马骏两个人。记得有一次我把自己的笛子拿了上去,江辰从笛套里抽出笛子,当看
见笛身上刻着我的名字时,他伸出了大拇指连说了几个“牛”,我当时也不懂什么是“
牛”是什么意思,就问江辰是什么意思,江辰想了想,也没有解释,想想也是,有些东
西确实不好解释,接着江辰拿着我的笛子吹了几个音,我问他这笛子怎么样,他说这笛
子还不错,跟合歌的差不多,当他知道了价格,就点了点头,说还挺值的。我问他这笛
子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其实我这是随便问问呢的,当时我觉得一百五一根的笛子应该是
非常好的了,不会有什么缺点。江辰又吹了几下,说□□的都好,就是有几个音好像不
太准,我当时听到了这句话就有点紧张,急忙问他怎么不准了,江辰又吹了几下,说好
像是这几个音不太准,这时候马骏在后面笑起来了,叫我不要信江辰,我问为什么,马
骏说江辰这小子喜欢装样儿,我问装样儿是什么意思,马骏说看看江辰就知道了。我看
着江辰,江辰听了这话,像吞了个核桃,笑了笑,也没再说什么,就把笛子还给了我,
告诉我你的笛子挺不错的,好好练吧!听了这话,我悬在心里的一颗石头算是落了下来
。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马骏,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鼻子挺大的,人挺实诚的,当时他
还没练成歪着嘴巴吹笛子的绝技,据说当时他也学笛子没多久,师从的是省团的陈慧龙
老师。
后来我在院里的迎新晚会上吹了《欢乐歌》。在上台前,我还拉着江辰拼命的问我这首
曲子吹的怎样,能不能上台表演,江辰对我说,像院里迎新晚会这样的场合,不需要多
少实力,因为下面的观众基本上不懂,都只是听个热闹的,所以只要别短期就行。我掂
量了一下,觉得若只是吹的连贯我能够做到,所以深吸了几口气,没再多想就登台了。
在台上我是怎么吹的,现在根本记不清了,只记得站在台上,当只有一个追光灯照着我
的时候,眼前一片漆黑,下面是一片嘈杂的声音,我的两条腿开始不停的颤抖,差点就
跪倒在台上。等下了台之后,我脑袋里一片空白,脑袋里嗡嗡作响,根本记不起刚才发
生了什么,实在是太紧张了。这是我第一次的登台经历。
九月份刚过没多久,闵百里就出国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紧接着,民乐团
里开了笛子培训班,由江辰和鱼头两个人轮流着教。江辰教我们时很认真,不管讲什么
东西都是小心翼翼的样子,总像是怕说错了什么。他首先从笛子的历史开始讲起,把笛
子的演化过程简略的讲了一遍,接着教怎样吹响笛子,在讲述应该摆出怎样的嘴形是,
他好像用了好几个生动的比喻,挺有意思的。鱼头是一个很能侃的人,说话挺幽默的,
经常能将出个笑话,我现在还记得他说过曾经有一次他吹的太用力了,一下子把笛膜吹
飞了,让我笑了很长时间。鱼头说话时声音也特别大,和江辰说话时总是细声细语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鱼头住在科学岛上,晚上会骑车他的那辆拉风的自行车来上课,经常是
膝盖上黑色的护膝还没有脱,就开始给我们讲课。我曾经问过鱼头他一个长音能吹多长
时间,他说二十秒左右吧,我很吃惊,当时我只能吹七八秒左右,我叫他演示一下,他
就给我打了个马虎眼,没必要一定要吹这么长时间,差不多就行了。后来我记得我在教
师弟师妹学笛子时,也这样回答过我的学生,那时我才理解到这其实是一种半开玩笑的
话,是一种冷幽默,一种科大人独有的特质——闷骚。
这就是我对民乐团最初的记忆。就这样过完了在中科大的第一个学期,在大一下学期刚
开始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在宿舍里接到了江辰的电话,问我想不想来民乐团吹笛子
。后来我了解到,因为肖可畏去香港做了交换生,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乐团就是足够的
笛子演奏员的了,所以就把我拉进去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挺激动的,立刻就答应了,当
晚就拿着我全部的三根笛子上乐团去了,准备好好的吹一下。可是,排练了几次,我就
发现实际的情况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或者说,以我当时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在乐
团里担任一个合格的演奏员,因为我不识谱!我学独奏曲时,是老师吹一句我学一句,
根本就不看曲谱,其实要我看我也看不懂,我就是把老师吹的东西完全靠记忆复制出来
。当拿到排练谱时,我当场就傻眼了,江辰叫我试奏一下,我憋了半天,连一个音也吹
不出来,我连这曲子是什么调的都看不懂,由于只学过suo调的指法,我就把所有的曲子
都用suo调指法来吹,而且都只用那根E调的。江辰看见我这样子,在那里略作了沉思状
,然后什么也没说,继续排练了下去。就这样,我开始在乐团里打起了酱油,每次都只
坐在马骏和龚芳菲的后面,看他们吹,有好几次我差点就睡着了。这就是我在民乐团里
最初的日子。
后来我发现我楼下还有一个吹笛子的,经常能听见从他宿舍传出的笛声。我当时已经知
道乐团里缺吹笛子的,于是就把他介绍进了民乐团。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我很少去
过民乐团了,就连笛子都没怎么摸过,以前学过的一点东西也基本上荒废了,而他在两
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了乐团的笛子首席,梆笛吹的相当棒,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这
个人就是洪继展。
            
            
       
              
                  
            
          
          
        前段时间,群里争吵嚷嚷着要写团史,还群发了消息,鼓励团员们都来写几句。我在这
里算是响应了团领导们的号召吧,也来写点东西,顺便借此回忆一下我在中科大民乐团
里将近四年的时光。
其实我在乐团的经历是一波三折的。一些元老级的团员认识我,一些新近的团员认识我
,中间的一批团员对我不太熟悉。我对民乐团的记忆也是分为两段的,中间有两年多的
空白,因为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我基本上是在网吧和宿舍的电脑前度过的。可能看到
这里大家有些糊涂,根据一般讲故事的惯例,我还是从头开始叙说吧!
那是2004年,我结束了自己的高中生涯,心中满怀着憧憬和梦想,正准备开始我的大学
生活,幻想着自己能在那个陌生的新世界里,做出一般属于自己的成绩。我是在高中毕
业的那个暑假开始学习笛子的。刚刚结束了高考,惆怅中的我整天在家中无所事事,我
妈有些看不下去了,说要是天天这样在家里呆下去,非憋出什么毛病来不可。正好当时
我妈有一个老乡,吹笛子很有一手,虽然没有正经的拜过老师,但是确实吹的很棒,很
好听,算是自学成才。当然,我妈让我学笛子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那就是买根笛子比
买把二胡或者琵琶什么的便宜了许多。其实一开始,我妈还以为花十几块钱随便买根就
行了,结果被别人给鄙视了,后来,我妈一狠心,花了一百五十给我定做了一根,在笛
身上刻上了“为曾梁先生制”几个朱红色的字,这就是我的第一根笛子,E调的,直到现
在我还在用它,它也是目前为此我最喜欢的一根。
笛子买好了,接着就拜好老师,开始学笛子。在那个暑假里,我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
上了大约七八次课,从如何吹响笛子开始,一直把两个八度的音全部吹响,到了最后学
会了一首独奏曲《欢乐歌》,我的第一首独奏曲。这也是我妈的要求,她是一个性子很
急的人,投入了的东西一定要看到成效,所以我是硬着头皮把那首曲子给吹了下来,在
现在看来,那时候吹的无论从音准、音色还是节奏、风格和韵味,都是很差劲的,但是
我能不断气的把整首曲子吹下来,还能让别人听出来我吹的就是《欢乐歌》,这连我的
那位老师都感到很惊奇。最后在最后一次课结束后,他给了我两根笛子,一根D调,一根
C调,叫我上学后好好的练,他笛子多的我数不过来,那两根是他多出来的,再加上是我
妈的老乡,所以就算是送给我了。后来这两根笛子都被中科大寝室里的暖气烤裂开了,
裂了好几个口子,不成样子了,已经无法吹响,在大学毕业前,我悄悄的把这两根笛
子拿出来给丢掉了。就这样,我把这三根笛子装进行李箱底,一起拖到了中科大。
说起我和民乐团的相识,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师兄——闵百里,他也算是
民乐团成立时的几个元老之一。我跟他第一次见面是在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以师兄
的身份邀我见面,因为我跟他高中时的班主任是同一个老师,再加上考上的大学又是相
同的,所以我的班主任就把我介绍给了师兄。他带我在他家里面转了几圈,聊了会天。
他问我有什么兴趣,我想了想,就说喜欢吹笛子,其实那时我才吹了一个多月,谈不上
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随口就说出来了,他听见我这样说,感到很高兴,说自己就是
民乐团的,乐团正好缺吹笛子的。当时老团长刘桂林就要出国了,马骏和肖可畏的水平
还有一些欠缺,团里有江辰、龚芳菲和鱼头三个人吹笛子高手,可鱼头好像也要离开合
肥了(貌似后来去了广州),龚芳菲行将毕业,需要找工作,所以来的也不多,江辰要
转做指挥,所以还是比较缺吹笛子的。等从他家里出来,师兄就领着我直奔网吧,我当
时还没有接触过网络,只是打过一些单机游戏,我坐在电脑前不知道该干什么,师兄给
了我一个帐号,帮我进入了迷天,叫我随便看看。我就在那里东点一下,西点一下
,他在那里给江辰发了封站内信,说自己有一个喜欢吹笛子的师弟要来中科大,江辰回
信表示了欢迎。后来等我来到了中科大,闵师兄就带领我看了一次例行的排练,我记得
当时是在西活下面的舞蹈厅里,指挥的是刘桂林,排练的曲子是《瑶族舞曲》等,这算
是我跟中科大民乐团的第一次接触了。后来在另一个例行排练的晚上,在西活的309里面
,师兄正是把我介绍给了江辰,我第一次见到了江辰,江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白
面书生,挺有礼貌的,这就是我对江辰最初的记忆。应该说,在那一批元老的团员里,
我对江辰的印象是最
深的了。那时候刘桂林已经出国了,江辰就是乐团的指挥,经常拿着根筷子当作指挥棒
在那指挥。后来江辰邀请我旁观了乐团的排练。当时乐团的人员还不多,不足10个,不
过高手挺多的,琵琶有金曦,二胡有张顺和彭鹏,笛子有龚芳菲。这几个人都挤在309那
个不大的教室里排练,很挤。我在门后面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看着排练
。
就这样我接触到了乐团。后来我也来过几次,旁观乐团的例行排练,但是什么也听不懂
。排练总是断断续续的,而且经常是一个晚上就在那里连那么一小段,重复了一遍又一
遍,这让在一旁本来就听得不是很懂的我觉得昏昏欲睡。于是后来我去的越来越少了。
有几次,晚上路过西活时,会听见上面309里面有人在吹笛子,我就会跑上去,通常是江
辰和马骏两个人。记得有一次我把自己的笛子拿了上去,江辰从笛套里抽出笛子,当看
见笛身上刻着我的名字时,他伸出了大拇指连说了几个“牛”,我当时也不懂什么是“
牛”是什么意思,就问江辰是什么意思,江辰想了想,也没有解释,想想也是,有些东
西确实不好解释,接着江辰拿着我的笛子吹了几个音,我问他这笛子怎么样,他说这笛
子还不错,跟合歌的差不多,当他知道了价格,就点了点头,说还挺值的。我问他这笛
子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其实我这是随便问问呢的,当时我觉得一百五一根的笛子应该是
非常好的了,不会有什么缺点。江辰又吹了几下,说□□的都好,就是有几个音好像不
太准,我当时听到了这句话就有点紧张,急忙问他怎么不准了,江辰又吹了几下,说好
像是这几个音不太准,这时候马骏在后面笑起来了,叫我不要信江辰,我问为什么,马
骏说江辰这小子喜欢装样儿,我问装样儿是什么意思,马骏说看看江辰就知道了。我看
着江辰,江辰听了这话,像吞了个核桃,笑了笑,也没再说什么,就把笛子还给了我,
告诉我你的笛子挺不错的,好好练吧!听了这话,我悬在心里的一颗石头算是落了下来
。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马骏,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鼻子挺大的,人挺实诚的,当时他
还没练成歪着嘴巴吹笛子的绝技,据说当时他也学笛子没多久,师从的是省团的陈慧龙
老师。
后来我在院里的迎新晚会上吹了《欢乐歌》。在上台前,我还拉着江辰拼命的问我这首
曲子吹的怎样,能不能上台表演,江辰对我说,像院里迎新晚会这样的场合,不需要多
少实力,因为下面的观众基本上不懂,都只是听个热闹的,所以只要别短期就行。我掂
量了一下,觉得若只是吹的连贯我能够做到,所以深吸了几口气,没再多想就登台了。
在台上我是怎么吹的,现在根本记不清了,只记得站在台上,当只有一个追光灯照着我
的时候,眼前一片漆黑,下面是一片嘈杂的声音,我的两条腿开始不停的颤抖,差点就
跪倒在台上。等下了台之后,我脑袋里一片空白,脑袋里嗡嗡作响,根本记不起刚才发
生了什么,实在是太紧张了。这是我第一次的登台经历。
九月份刚过没多久,闵百里就出国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紧接着,民乐团
里开了笛子培训班,由江辰和鱼头两个人轮流着教。江辰教我们时很认真,不管讲什么
东西都是小心翼翼的样子,总像是怕说错了什么。他首先从笛子的历史开始讲起,把笛
子的演化过程简略的讲了一遍,接着教怎样吹响笛子,在讲述应该摆出怎样的嘴形是,
他好像用了好几个生动的比喻,挺有意思的。鱼头是一个很能侃的人,说话挺幽默的,
经常能将出个笑话,我现在还记得他说过曾经有一次他吹的太用力了,一下子把笛膜吹
飞了,让我笑了很长时间。鱼头说话时声音也特别大,和江辰说话时总是细声细语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鱼头住在科学岛上,晚上会骑车他的那辆拉风的自行车来上课,经常是
膝盖上黑色的护膝还没有脱,就开始给我们讲课。我曾经问过鱼头他一个长音能吹多长
时间,他说二十秒左右吧,我很吃惊,当时我只能吹七八秒左右,我叫他演示一下,他
就给我打了个马虎眼,没必要一定要吹这么长时间,差不多就行了。后来我记得我在教
师弟师妹学笛子时,也这样回答过我的学生,那时我才理解到这其实是一种半开玩笑的
话,是一种冷幽默,一种科大人独有的特质——闷骚。
这就是我对民乐团最初的记忆。就这样过完了在中科大的第一个学期,在大一下学期刚
开始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在宿舍里接到了江辰的电话,问我想不想来民乐团吹笛子
。后来我了解到,因为肖可畏去香港做了交换生,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乐团就是足够的
笛子演奏员的了,所以就把我拉进去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挺激动的,立刻就答应了,当
晚就拿着我全部的三根笛子上乐团去了,准备好好的吹一下。可是,排练了几次,我就
发现实际的情况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或者说,以我当时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在乐
团里担任一个合格的演奏员,因为我不识谱!我学独奏曲时,是老师吹一句我学一句,
根本就不看曲谱,其实要我看我也看不懂,我就是把老师吹的东西完全靠记忆复制出来
。当拿到排练谱时,我当场就傻眼了,江辰叫我试奏一下,我憋了半天,连一个音也吹
不出来,我连这曲子是什么调的都看不懂,由于只学过suo调的指法,我就把所有的曲子
都用suo调指法来吹,而且都只用那根E调的。江辰看见我这样子,在那里略作了沉思状
,然后什么也没说,继续排练了下去。就这样,我开始在乐团里打起了酱油,每次都只
坐在马骏和龚芳菲的后面,看他们吹,有好几次我差点就睡着了。这就是我在民乐团里
最初的日子。
后来我发现我楼下还有一个吹笛子的,经常能听见从他宿舍传出的笛声。我当时已经知
道乐团里缺吹笛子的,于是就把他介绍进了民乐团。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我很少去
过民乐团了,就连笛子都没怎么摸过,以前学过的一点东西也基本上荒废了,而他在两
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了乐团的笛子首席,梆笛吹的相当棒,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这
个人就是洪继展。
                    
	
发表于 2008/4/3 14:0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