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科大民乐团生涯(二)
浏览量:7219 回帖数:2
          
            
            1楼
          
            
              
进入了大二,我在科大的生活进入了新的一页。但新的不总是好的。大一刚来时的□□
已全部褪去,紧接而来的是无尽的失落、空虚、寂寞。中科大的封闭压抑的校园环境只
让我感到郁闷。当然在民乐团的日子也过得不开心,识谱给我带来的压力,让我在民乐
团里透不过气来。我努力的想提高自己的识谱能力,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每次去参加排练,我都只能做一个看客,江辰也没有特别的要求我去做什么,我坐在那
就让我坐着,我想吹的话就让我吹一会,这样反而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使我的压力越来
越大,慢慢的,这种压力使我渐渐疏远了民乐团,同时也渐渐的疏远了笛子。平时我根
本就不会拿笛子出来练习,在排练的时候,也只是坐在那里听着,我成了一个游离在乐
团之外的人。我前面所说的对民乐团记忆的空白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其实说空白不是很准确,还是有一些片段的记忆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画面。如果说大一
的记忆是一部电影的话,那么大二之后两年时间的记忆就是一部幻灯片了。我只是隐约
的记得一些人和一些事。这两年时间里,我记得最深的就是在大二的一年里,参加了两
次专场的演出。可能是民乐团的笛子后备力量出现了断层,笛子演奏员青黄不接,所以
以我当时的水平居然也连续参加了两次专场演出。其实说起专场,我第一次听说是在我
刚进科大的时候,就是2004年的9月份,当时刚开学不久就举行了一次专场。在专场举行
的那天晚上,闵百里师兄还特意打电话到我寝室叫我去看,我当时正好出去了,就十分
的遗憾,没有去成。那次专场是在东区的水上报告厅举行的。当我听说了专场的消息之
后,很是懊悔,于是就跑到了图书馆的树华机房,找到专场的视频,当年的专场视频是
可以在科大影视上点播到的,我记得当时还是在热门视频里面,专场起了一个很好听的
名字,好像是“清风圆月”吧,我记不清了,节目很多,我都认真的看了。我是吹笛子
的,所以特别关注了笛子方面的东西,我还记得很清楚,当年龚芳菲师姐独奏了一曲《
姑苏行》。其实,说实话,龚芳菲师姐很漂亮,皮肤很白,五官也很精致,我觉得,在
科大那个阳胜阴衰的地方,龚芳菲师姐至少应该是院花级的。当然师姐的笛子吹的也很
不错,当时mp3和cd机还是很稀罕的东西,我是在磁带上听到《姑苏行》录音的,我当时
感觉师姐吹的跟录音上简直是一模一样。后来在专场后,bbs版上在讨论这次专场的效果
时,鱼头专门发了一个帖子,认真的指出了龚芳菲这首《姑苏行》的不足之处,他总过
罗列了好几点,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说,在开始行板的那一段地方,每句的结尾处不
要出现类似葫芦丝的狼尾音,鱼头还很犀利的指出,龚芳菲在吹这首曲子时,气息不足
。龚芳菲在后面的回帖里,虚心的接受了鱼头的意见,她同时也承认自己已经很长时间
没有吹这首曲子了。这就是我对2004年那次专场的记忆。后来没过多久,版上就出现了
鱼头要离开的消息,我感到很遗憾,没有跟鱼头多学点东西,于是在bbs上跟鱼头做了最
后的道别。
接下来是2005年9月的一次专场。这次专场升级了,在西活的礼堂是在里举行。我还记得
很清楚,演出的当晚,我迟到了,江辰给我打了几个电话,当时我正好跟同学在东区的
5教里打澄海,电话也没有听见。不过后来还好,我还是记起来的,于是骑着自行车飞奔
到西活的礼堂。见到江辰之后,我首先道了歉,江辰看着我满头大汗的样子,笑着对我
说,没什么,还有半个小时呢,先准备一下。那次专场好像有个《东海渔歌》、《三十
里铺》和《苏堤漫步》吧,我也就是在这几首曲子里吹了几个片段。《东海渔歌》这首
曲子很好听,尤其是刚开始那段曲笛的一段,本来说是给我吹的,可我拿不下来,后来
就由马骏吹了。梆笛由肖可畏吹,当时肖可畏好像已经回来了,我就拿着一根C调的在后
面吹了一些伴奏的。后来我看了周星驰的《功夫》,中间有一段背景音我听着很熟悉,
可就是一直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只觉得很好听,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来了,那就是《东
海渔歌》里面这开头的一段曲笛solo。那次专场的人好像还蛮多的:
指挥是江辰,在平时江辰负责的方面不只是指挥这么简单,要关心的事情很多,包括找
谱子,印谱子还有管理服务器,说是服务器,其实科大人都知道,当服务器的机子都是
最差劲的机子,好的机子都是给那些牛人用的。当时团里的服务器是放在江辰的实验室
里,有一次东区化学楼着火了,差一点就把服务器给烧了。我还记得当时排练的一个常
见的画面,我们下面一邦子人在那里说笑,江辰无奈的站在前面,拿着那根细长的指挥
棒敲着铺架,可我们下面的没有一个人听他的,依然在那里说笑着,他就一直在那里敲
着,也不说叫我们安静,可能是害羞,不好意思吧!关于江辰的笛子水平,我只听过一
次,那时在排练《紫竹调》时,那段曲笛solo吹的效果一直不好,江辰就亲自上阵了一
次,吹的很好听,据说当时他已经自学笛子8年了。
琵琶是金曦。不论是在排练时,还是在专场上,金曦总是坐在第一排的中间位置,正好
和江辰对着,也许就是这特殊的位置,也许就在这一抬头一对眼之间,两人心中迸发出
了爱情的火花。在大二时,有好几次路过西活听见有人在309吹笛子,我一听就知道是江
辰,因为当时除了他,真的还没人能吹的那么好听了。等我跑上去一看,309里面是两个
人,一个当然就是江辰,另一个却不是马骏了,而换成了金曦。当时我没有想到会是金
曦,门也没有敲,直接就闯了进去,进去之后的情景十分的尴尬,其实他们之间也没什
么动作,只是他俩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会有人闯进来。我面对这个尴尬的场面,也十
分的难堪,脑袋那哪里飞转,还好想出了个借口,我对江辰说我听见你在上面吹笛子,
就想上来向你请教,我在《三十里铺》里的那段还不太会吹,请你教教我。江辰听了这
话,脸上也恢复了常态,抬起头来,看着我,笑着叫我把那段吹吹,他来听下。金曦在
一旁静静的看着,过了一会,她在江辰的耳边轻声说了一句,江辰点了一下头,然后跟
我打了一声招呼,就出去了。我问江辰,金曦为啥出去,江辰说她觉得屋里闷,出去转
转。后来这段良缘修成了正果,成了一段姻缘,毕业之后,两人相约去了金曦的家乡南
京。这也是我们团里流传已久的一段情缘了。当然八卦归八卦,金曦的琵琶弹的确实很
棒,我曾经问过她学琵琶难不难,她笑着跟我说琵琶的指法一共有36种,我听了伸了伸
舌头,又问她哪种指法是最难的,她想了想说应该是轮指吧,接着她就演示了一下,弹
的是《彝族舞曲》里那很有名的一段,在这里顺便说一句,她跟江辰在309里经常合奏这
首曲子。
阮当时是阎露。我只记得当时阎露的钢琴很厉害,有十级的水平吧,学阮是在来中科大
后学的,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完全达到了我们乐团演奏员的水平,
确实很厉害。但是我对阎露更加深刻的记忆是另一件事。我住在5号楼,就在西活旁边,
在宿舍里一抬头就可以看见309的窗户,我曾自诩为团里住的离309最近的人。有一段时
间,我经常在宿舍里听见西活上面传来杀鸡般,似鬼哭狼嚎的声音,后面也有人练过唢
呐,但是可这声音比唢呐的难听十倍。这就是阎露在上面练习京胡。后来等我再次进入
民乐团时,阎露成了团长。总的来说,阎露是一个很开朗的人,我在后面还会细细的讲
述她。
阮当时还有一个高手,一个师姐,据说原来是南开大学民乐团的阮首席,在中科大只是
代培一年,我听过她的独奏,水平确实很高。南开大学民乐团的水平大家是知道的,可
以想象这位师姐到我们中科大乐团来,应付那些合奏,简直就玩一样。
柳琴是黄思敏吧!不知道当时黄思敏有没有入团,应该是入了。我一直都以为黄思敏是
我的师妹,漂亮,容易害羞,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是跟我一届的。黄思敏人小,但是听
能折腾的,能量也很大。这些我在后面也会细细的讲述。
打击声部是两个人,很不好意思,我现在只记得其中的一个了。这个人就是我的老乡—
—刘飞。刘飞抄着一口湖北腔的普通话,时而在敲鼓,时而在打锣,没有准,根据兴趣
和当时的心情来。后来本来说跟他一起,作为中科大的招生代表,回我的母校——鄂州
高中做招生宣传的,可惜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成行!真是很遗憾!
扬琴是一个哥们,很可惜,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对他的印象只有一个片段:一次在排
练《紫竹调》时,由于江辰要吹曲笛,所以就没有指挥了,那乐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开
始呢?大家一起在出主意,说一定要有一个人打手势才行。可谁来打手势呢?吹笛子的
说没有办法,打手势就没法拿笛子了;拉二胡的说不行,手要捏着弦弓;弹拨的说自己
手要拿着拨片,最后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了扬琴那里,那哥们也挺知趣的,同意来当这个
临时的指挥。大家就让他把左手拿着的琴竹高高的举起,等他左手往下一挥,大家就开
始演奏。他举起琴竹的样子十分的搞笑,每当这哥们作出这个动作时,大家都会一阵哄
笑,但是那哥们居然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在笑他!后来我在校车上也见过他几次。
高胡是彭鹏,二胡是张顺,大提琴是李珂,曲笛是马骏,梆笛是肖可畏,还有个唢呐。
我要特别说下这个唢呐,我在中科大呆了四年,也就只见过他一个吹唢呐比较靠谱的,
他的名字,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叫马腾宇。这个人特别爱笑,河南人,他好像曾经说
过自己家是唢呐世家。由于团里的那两根唢呐有些问题,所以经常能看见他拿着唢呐发
愁,因为吹出来的音不准。当时在排练《丰收锣鼓》,没有唢呐,曲子的效果出不来,
所以他一直是硬着头皮在吹。我跟他聊的挺多的,听他一直都说,等放假是把唢呐拿回
家去,叫他父亲帮着修下。可好像他一直都做到,所以一直都在吹那根有问题的唢呐。
在2006年上半年的那次专场后,就再也没看见过他了,听说他毕业了,去北京的一个研
究所读研去了。
当然在这里不能漏掉一位高手,那就是我们团的才女,古筝十级——姚远。关于姚远师
姐种种的传奇的事情,我已经不是听一个人说过了,撇开团里的不说,我当时寝室里一
哥们是南开中学毕业的,正是姚远的师弟,我在寝室里就听说过了姚远种种惊人的事迹
,比如是数学系连续几年的第一名,在数学分析考试时,全班没有几个人能把试题做完
,而她却得了满分,就连附加题也全都做对了等等。在团里她也是红人,平时一般都不
来,可一旦来了,那天晚上的排练就会很顺利。李珂可以说是姚远的忠实崇拜者,经常
可以看见李珂在姚远跟前跑来跑去,问这问那,甚至有一次我看见他拿着量子力学的东
西来问姚远。我问过李珂觉得姚远这个人怎么样,他摇摇头对我说,姚远这个人太可怕
了!接着就跟我讲了一件事,那是他有一次跟姚远一起在电影院看恐怖片,李珂吓得用
手蒙着自己的眼睛,只敢从手指缝里看,但他转过头来看姚远时,却发现姚远正目不转
睛的看着屏幕,一点害怕的神色都没有,等他再往下看时,才发现姚远下面的手指在动
着,原来她正在练指法!!!而我认识到她的才气还是在2006年那次专场前,我们当时
正好在写主持人的报幕词,对每首曲子都要写一段简短的介绍,□□的曲子都写好了,
就剩姚远的《临安遗恨》了。只见姚远往筝前一坐,略作沉思了一下,接着就开口说了
一段曲子的介绍,说的是文采飞扬,其间用到了无数的成语和华丽的排比句,我们几个
在观众席上坐着的人都听呆了,当时就感觉一定要好好听听这首曲子。原来一首曲子的
介绍也能讲的这么精彩!等后来我知道了,这都是她当时即兴说出来的时,我简直是无
语了,传说中的出口成章,竟然出现在我眼前。这就是我们团的才女——姚远,后来她
好像去了香港读研了!
这些就是我关于2005年那场专场的一些片段的记忆。
            
            
       
              
                  
            
          
          
        进入了大二,我在科大的生活进入了新的一页。但新的不总是好的。大一刚来时的□□
已全部褪去,紧接而来的是无尽的失落、空虚、寂寞。中科大的封闭压抑的校园环境只
让我感到郁闷。当然在民乐团的日子也过得不开心,识谱给我带来的压力,让我在民乐
团里透不过气来。我努力的想提高自己的识谱能力,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每次去参加排练,我都只能做一个看客,江辰也没有特别的要求我去做什么,我坐在那
就让我坐着,我想吹的话就让我吹一会,这样反而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使我的压力越来
越大,慢慢的,这种压力使我渐渐疏远了民乐团,同时也渐渐的疏远了笛子。平时我根
本就不会拿笛子出来练习,在排练的时候,也只是坐在那里听着,我成了一个游离在乐
团之外的人。我前面所说的对民乐团记忆的空白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其实说空白不是很准确,还是有一些片段的记忆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画面。如果说大一
的记忆是一部电影的话,那么大二之后两年时间的记忆就是一部幻灯片了。我只是隐约
的记得一些人和一些事。这两年时间里,我记得最深的就是在大二的一年里,参加了两
次专场的演出。可能是民乐团的笛子后备力量出现了断层,笛子演奏员青黄不接,所以
以我当时的水平居然也连续参加了两次专场演出。其实说起专场,我第一次听说是在我
刚进科大的时候,就是2004年的9月份,当时刚开学不久就举行了一次专场。在专场举行
的那天晚上,闵百里师兄还特意打电话到我寝室叫我去看,我当时正好出去了,就十分
的遗憾,没有去成。那次专场是在东区的水上报告厅举行的。当我听说了专场的消息之
后,很是懊悔,于是就跑到了图书馆的树华机房,找到专场的视频,当年的专场视频是
可以在科大影视上点播到的,我记得当时还是在热门视频里面,专场起了一个很好听的
名字,好像是“清风圆月”吧,我记不清了,节目很多,我都认真的看了。我是吹笛子
的,所以特别关注了笛子方面的东西,我还记得很清楚,当年龚芳菲师姐独奏了一曲《
姑苏行》。其实,说实话,龚芳菲师姐很漂亮,皮肤很白,五官也很精致,我觉得,在
科大那个阳胜阴衰的地方,龚芳菲师姐至少应该是院花级的。当然师姐的笛子吹的也很
不错,当时mp3和cd机还是很稀罕的东西,我是在磁带上听到《姑苏行》录音的,我当时
感觉师姐吹的跟录音上简直是一模一样。后来在专场后,bbs版上在讨论这次专场的效果
时,鱼头专门发了一个帖子,认真的指出了龚芳菲这首《姑苏行》的不足之处,他总过
罗列了好几点,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说,在开始行板的那一段地方,每句的结尾处不
要出现类似葫芦丝的狼尾音,鱼头还很犀利的指出,龚芳菲在吹这首曲子时,气息不足
。龚芳菲在后面的回帖里,虚心的接受了鱼头的意见,她同时也承认自己已经很长时间
没有吹这首曲子了。这就是我对2004年那次专场的记忆。后来没过多久,版上就出现了
鱼头要离开的消息,我感到很遗憾,没有跟鱼头多学点东西,于是在bbs上跟鱼头做了最
后的道别。
接下来是2005年9月的一次专场。这次专场升级了,在西活的礼堂是在里举行。我还记得
很清楚,演出的当晚,我迟到了,江辰给我打了几个电话,当时我正好跟同学在东区的
5教里打澄海,电话也没有听见。不过后来还好,我还是记起来的,于是骑着自行车飞奔
到西活的礼堂。见到江辰之后,我首先道了歉,江辰看着我满头大汗的样子,笑着对我
说,没什么,还有半个小时呢,先准备一下。那次专场好像有个《东海渔歌》、《三十
里铺》和《苏堤漫步》吧,我也就是在这几首曲子里吹了几个片段。《东海渔歌》这首
曲子很好听,尤其是刚开始那段曲笛的一段,本来说是给我吹的,可我拿不下来,后来
就由马骏吹了。梆笛由肖可畏吹,当时肖可畏好像已经回来了,我就拿着一根C调的在后
面吹了一些伴奏的。后来我看了周星驰的《功夫》,中间有一段背景音我听着很熟悉,
可就是一直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只觉得很好听,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来了,那就是《东
海渔歌》里面这开头的一段曲笛solo。那次专场的人好像还蛮多的:
指挥是江辰,在平时江辰负责的方面不只是指挥这么简单,要关心的事情很多,包括找
谱子,印谱子还有管理服务器,说是服务器,其实科大人都知道,当服务器的机子都是
最差劲的机子,好的机子都是给那些牛人用的。当时团里的服务器是放在江辰的实验室
里,有一次东区化学楼着火了,差一点就把服务器给烧了。我还记得当时排练的一个常
见的画面,我们下面一邦子人在那里说笑,江辰无奈的站在前面,拿着那根细长的指挥
棒敲着铺架,可我们下面的没有一个人听他的,依然在那里说笑着,他就一直在那里敲
着,也不说叫我们安静,可能是害羞,不好意思吧!关于江辰的笛子水平,我只听过一
次,那时在排练《紫竹调》时,那段曲笛solo吹的效果一直不好,江辰就亲自上阵了一
次,吹的很好听,据说当时他已经自学笛子8年了。
琵琶是金曦。不论是在排练时,还是在专场上,金曦总是坐在第一排的中间位置,正好
和江辰对着,也许就是这特殊的位置,也许就在这一抬头一对眼之间,两人心中迸发出
了爱情的火花。在大二时,有好几次路过西活听见有人在309吹笛子,我一听就知道是江
辰,因为当时除了他,真的还没人能吹的那么好听了。等我跑上去一看,309里面是两个
人,一个当然就是江辰,另一个却不是马骏了,而换成了金曦。当时我没有想到会是金
曦,门也没有敲,直接就闯了进去,进去之后的情景十分的尴尬,其实他们之间也没什
么动作,只是他俩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会有人闯进来。我面对这个尴尬的场面,也十
分的难堪,脑袋那哪里飞转,还好想出了个借口,我对江辰说我听见你在上面吹笛子,
就想上来向你请教,我在《三十里铺》里的那段还不太会吹,请你教教我。江辰听了这
话,脸上也恢复了常态,抬起头来,看着我,笑着叫我把那段吹吹,他来听下。金曦在
一旁静静的看着,过了一会,她在江辰的耳边轻声说了一句,江辰点了一下头,然后跟
我打了一声招呼,就出去了。我问江辰,金曦为啥出去,江辰说她觉得屋里闷,出去转
转。后来这段良缘修成了正果,成了一段姻缘,毕业之后,两人相约去了金曦的家乡南
京。这也是我们团里流传已久的一段情缘了。当然八卦归八卦,金曦的琵琶弹的确实很
棒,我曾经问过她学琵琶难不难,她笑着跟我说琵琶的指法一共有36种,我听了伸了伸
舌头,又问她哪种指法是最难的,她想了想说应该是轮指吧,接着她就演示了一下,弹
的是《彝族舞曲》里那很有名的一段,在这里顺便说一句,她跟江辰在309里经常合奏这
首曲子。
阮当时是阎露。我只记得当时阎露的钢琴很厉害,有十级的水平吧,学阮是在来中科大
后学的,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完全达到了我们乐团演奏员的水平,
确实很厉害。但是我对阎露更加深刻的记忆是另一件事。我住在5号楼,就在西活旁边,
在宿舍里一抬头就可以看见309的窗户,我曾自诩为团里住的离309最近的人。有一段时
间,我经常在宿舍里听见西活上面传来杀鸡般,似鬼哭狼嚎的声音,后面也有人练过唢
呐,但是可这声音比唢呐的难听十倍。这就是阎露在上面练习京胡。后来等我再次进入
民乐团时,阎露成了团长。总的来说,阎露是一个很开朗的人,我在后面还会细细的讲
述她。
阮当时还有一个高手,一个师姐,据说原来是南开大学民乐团的阮首席,在中科大只是
代培一年,我听过她的独奏,水平确实很高。南开大学民乐团的水平大家是知道的,可
以想象这位师姐到我们中科大乐团来,应付那些合奏,简直就玩一样。
柳琴是黄思敏吧!不知道当时黄思敏有没有入团,应该是入了。我一直都以为黄思敏是
我的师妹,漂亮,容易害羞,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是跟我一届的。黄思敏人小,但是听
能折腾的,能量也很大。这些我在后面也会细细的讲述。
打击声部是两个人,很不好意思,我现在只记得其中的一个了。这个人就是我的老乡—
—刘飞。刘飞抄着一口湖北腔的普通话,时而在敲鼓,时而在打锣,没有准,根据兴趣
和当时的心情来。后来本来说跟他一起,作为中科大的招生代表,回我的母校——鄂州
高中做招生宣传的,可惜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成行!真是很遗憾!
扬琴是一个哥们,很可惜,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对他的印象只有一个片段:一次在排
练《紫竹调》时,由于江辰要吹曲笛,所以就没有指挥了,那乐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开
始呢?大家一起在出主意,说一定要有一个人打手势才行。可谁来打手势呢?吹笛子的
说没有办法,打手势就没法拿笛子了;拉二胡的说不行,手要捏着弦弓;弹拨的说自己
手要拿着拨片,最后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了扬琴那里,那哥们也挺知趣的,同意来当这个
临时的指挥。大家就让他把左手拿着的琴竹高高的举起,等他左手往下一挥,大家就开
始演奏。他举起琴竹的样子十分的搞笑,每当这哥们作出这个动作时,大家都会一阵哄
笑,但是那哥们居然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在笑他!后来我在校车上也见过他几次。
高胡是彭鹏,二胡是张顺,大提琴是李珂,曲笛是马骏,梆笛是肖可畏,还有个唢呐。
我要特别说下这个唢呐,我在中科大呆了四年,也就只见过他一个吹唢呐比较靠谱的,
他的名字,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叫马腾宇。这个人特别爱笑,河南人,他好像曾经说
过自己家是唢呐世家。由于团里的那两根唢呐有些问题,所以经常能看见他拿着唢呐发
愁,因为吹出来的音不准。当时在排练《丰收锣鼓》,没有唢呐,曲子的效果出不来,
所以他一直是硬着头皮在吹。我跟他聊的挺多的,听他一直都说,等放假是把唢呐拿回
家去,叫他父亲帮着修下。可好像他一直都做到,所以一直都在吹那根有问题的唢呐。
在2006年上半年的那次专场后,就再也没看见过他了,听说他毕业了,去北京的一个研
究所读研去了。
当然在这里不能漏掉一位高手,那就是我们团的才女,古筝十级——姚远。关于姚远师
姐种种的传奇的事情,我已经不是听一个人说过了,撇开团里的不说,我当时寝室里一
哥们是南开中学毕业的,正是姚远的师弟,我在寝室里就听说过了姚远种种惊人的事迹
,比如是数学系连续几年的第一名,在数学分析考试时,全班没有几个人能把试题做完
,而她却得了满分,就连附加题也全都做对了等等。在团里她也是红人,平时一般都不
来,可一旦来了,那天晚上的排练就会很顺利。李珂可以说是姚远的忠实崇拜者,经常
可以看见李珂在姚远跟前跑来跑去,问这问那,甚至有一次我看见他拿着量子力学的东
西来问姚远。我问过李珂觉得姚远这个人怎么样,他摇摇头对我说,姚远这个人太可怕
了!接着就跟我讲了一件事,那是他有一次跟姚远一起在电影院看恐怖片,李珂吓得用
手蒙着自己的眼睛,只敢从手指缝里看,但他转过头来看姚远时,却发现姚远正目不转
睛的看着屏幕,一点害怕的神色都没有,等他再往下看时,才发现姚远下面的手指在动
着,原来她正在练指法!!!而我认识到她的才气还是在2006年那次专场前,我们当时
正好在写主持人的报幕词,对每首曲子都要写一段简短的介绍,□□的曲子都写好了,
就剩姚远的《临安遗恨》了。只见姚远往筝前一坐,略作沉思了一下,接着就开口说了
一段曲子的介绍,说的是文采飞扬,其间用到了无数的成语和华丽的排比句,我们几个
在观众席上坐着的人都听呆了,当时就感觉一定要好好听听这首曲子。原来一首曲子的
介绍也能讲的这么精彩!等后来我知道了,这都是她当时即兴说出来的时,我简直是无
语了,传说中的出口成章,竟然出现在我眼前。这就是我们团的才女——姚远,后来她
好像去了香港读研了!
这些就是我关于2005年那场专场的一些片段的记忆。
                    
	
发表于 2008/4/1 12:34:43
                  
              
 
            

 
            